提起酷吏,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形象,西汉的酷吏,张汤大概算是有名的一个,他曾经被人咒骂,“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会断子绝孙,最后也被汉武帝勒令自裁,似乎是一个不堪的人物,其实张汤本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正面人物,而且 他的后代还成了西汉百年旺族,儿子张安世是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二,仅次于辅政大将军霍光,封侯六世,没有断绝,一直传到了东汉。“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名将陈汤还是靠张汤的后人富平侯张勃推荐进入朝廷的,因为陈汤一开始表现不佳,还害张勃扣工资。
一,张汤的污点
张汤被称为酷吏,与他办了两件大案要案有关。这两件案子,他迎合汉武帝的旨意,搞扩大化。其一是皇后陈阿娇的巫蛊案,另外一件是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案。张汤宁可错杀,绝不放过,株连甚广。其实也是摸透皇帝的心思,打击异己,同时还收割财富,为汉武帝敛财办大事。
陈皇后巫蛊案
另外,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张汤修改律令,将汉初无为而治的宽松律令,改得很严苛。这也是他被称为酷吏的原因之一。其实他完全是秉承汉武帝的思路。
二,情商真的很高
张汤能发达,除了他本人能力强之外,情商也很高,善于拉关系。这一点,就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了。且看他结交朋友的能力:
结交田氏:张汤还是个小吏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贵人。此人就是后来的汉武帝的舅舅田胜,当时田胜还没有发达,落难在长安狱中,张汤极力结交。后来汉武帝的母亲被封为皇后,田胜也被封为周阳侯。他帮张汤引见了不少大人物。“汤倾身事之。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贵人”。张汤被丞相田蚡征调为丞相府属官(丞相史),应该也有田胜的功劳。
认赵禹作大哥:赵禹是法律界资深人士,作过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九卿之一),也作过少府(也是九卿,掌管皇家财政),资历比张汤要高,也是汉武帝信任的官员之一。张汤极力结交赵禹,“兄事之”。张汤的身段是很柔软的。
张汤被称为酷吏,但其实他做人挺厚道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属下很好,给属下发展机会,经常推荐属吏,扬人之善、解人之过。另外,张汤对于他的亲戚朋友,也经常照顾,因此口碑不错。
不过张汤也结交了不少长安的商人,参与商业投机,这些事后来被他的政敌搜集,成为致他于死地的证据。
三,代理丞相,成为汉武帝最倚重的人
张汤是以做廷尉而闻名的,能办大案,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后来升到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汉武帝的几项重要政策,造五铢钱,盐铁国营,告缗令(征收财产税,告发匿报者,财产对半分),都是出自张汤。这些做法必然得罪了当时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汉武帝喜欢,张汤能帮他做事,以至于几乎取代了宰相的地位:
“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到很晚),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子事皆决汤。”
在讨伐匈奴这件事上,汉武帝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当时的儒生都是反对的,宰相公孙弘也反对,但是张汤特别支持,是个明白人。
四,不是善终的善终
张汤作为御史大夫,架空了宰相,圣宠正隆,不仅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忌妒。这些人都在积极搜集张汤的把柄,在各项不利的张汤的证据面前,汉武帝觉得张汤对自己不忠,“怀诈面欺”,但是他不想公开审判张汤,那是打他自己的脸。因此如同汉文帝让他的舅舅薄昭自尽一样,汉武帝派了八批使者,严厉批评张汤,言外之语,是要让张汤知道羞耻,自我了断,张汤还不想死,最后汉武帝派张汤的大哥赵禹亲自登门,张汤知道无可挽回,只能自尽。但是他临死前不甘心,留下遗言说是被丞相府的三长史(秘书长)害死的。汉武帝对张汤有愧,将丞相庄青翟和他的三个长史下狱,最后三个长史处死,丞相庄青翟自杀,在这场政争中,等于给张汤报了仇。
汉武帝追念张汤,后来又提拔他的儿子张安世。张安世与霍光后来扶立汉宣帝,并且在霍光死后接任成为大将军,成为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二,封为富平侯,一直传到东汉。其中第五代富平侯张勃非常欣赏陈汤,朝廷下诏推举贤良方正时,推举了陈汤。陈汤后来在西域诛灭郅支单支,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算是张勃给国家的贡献。《汉书》的作者班固赞叹说:
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若富平者也。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后。
张汤不仅没有如汲黯咒骂的那样断子绝孙,后代反而成了成为百年旺族,堪称第一侯门,也是让人感佩的。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