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虽然这部电影开始并不文艺,但是就像看自己或者熟悉的邻居过着琐碎的日常,让你不自觉的想进一步瞧瞧这一家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点,看到最后,才发现早已经不露声色的把人性种种展示给你,也就越看越引人入胜,最后一个留白,还会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说实话,晚上看可能更加能体会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情是多么珍贵!

影片中的每个人虽无血缘,但更胜似一家人。其实,看电影的时候,我很羡慕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很多和小孩子的相处方式都可以借鉴,除了教小孩偷窃,比如会问小孩烧掉之前的裙子可以吗?会询问,会尊重他们的意见。还有祥太帮妹妹由里把牙齿扔到屋顶上的时候,爸爸妈妈虽然都躺着没看,却又不约而同地分别用手和脚给他扶着凳子,温暖又细腻的爱;太和治去监狱看信代,信代看到祥太剪了头发还上了学,告诉祥太可以找到自己亲生父母的线索。从头到尾信代都在笑,但是我一直在哭。

再比如因为捡了小女孩(由里),并且以分工的理由让由里承担一起偷窃行动的部分任务,小男孩就因为这件事不高兴了,男主当天晚上就开导他,但是会先问男孩为什么不喜欢由里,一步一步,循循善诱,而不是说教(以前的父母太多习惯说教的了),而是先了解小男孩心里的想法,最后说出原因:这样做会让由里在这个家生活得更自在。在我看来,电影里男女主跟小孩之间的相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吧。

其次,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给我的震撼满大的,就像我家旁边有一家子,老爷爷和老奶奶也是没有任何,一个跛脚被家人抛弃,一个丧偶无孩被婆家驱逐,中年时莫名的聚到了一起,和在垃圾堆里捡来的女儿一起生活,他们一家人也没有血缘,可是他们的家,却温馨和睦,并不比别人的家庭显得唐突。我觉得一家人都没有说出玲玲父母虐待她,是因为说出了以后,父母可能会丧失监护权,那玲玲就没有家了。起码他们从玲玲口中得知妈妈很好,内心决定最起码家里还有一个妈妈能照顾她吧。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能以单一的事例去评价一个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会为了生活做出一些他们认为无伤大雅的事,但在我们看来那却是道德问题,但同时,他们顽强生存,在苦难中挣扎寻找乐趣,也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惺惺相惜互相付出,坏人和好人不应该是那么简单的被定义的。

所以,我们无法要求他们应该怎样生活,无法要求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合理的规划,没有体会过他们生存的不易,就不要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生活的大众标准,毕竟生存才是本能,生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小偷父母在世人眼中已经是罪人了,然而玲玲的父母善于伪装,他们是世人眼中的受害者。即使他们说出真相也没有人会相信,只会被当成狡辩撒谎为自己开脱,所以即使说了也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