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学生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理想都是丰满的。笔试成绩出来后才知道,现实是如此的骨感。
本科大学生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导致不少学生开始跟风报考了研究生考试。可是他们真的适合考研吗?
一些家长本来听说子女考研,觉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没想到考上研究生后,新的烦恼接踵而来。考研不是解决就业难的“万金油”,普通家庭的学生还需要谨慎报考。
研究生的消费清单,叫部分家长退避三舍
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突破新高,可录取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预计今年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将在20%左右。上岸率越来越低,学生为了前途只能拼尽全力,不过大家在备考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即便真的被录取了,经济方面能承受吗?
上岸的考研党绝大多数来自于公办一本或二本大学,本科期间学费大约在3000-5000不等。可能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让很多学生家长吃不消,还要靠学生自己勤工俭学补贴生活。
硕士生的学费基本在8000-10000之间,再加上住宿费和其他费用,研究生3年下来,费用总计将在10万左右。考研党们,有没有为家长考虑过经济压力的问题?
有人说研究生期间会有政策补贴,学生也可以赚奖学金和外出打工。可是硕士在读期间,科研任务非常忙碌,再加上学生要撰写论文,几乎没有勤工俭学的时间。即便是优秀的学生能拿到部分奖学金和论文稿费,对于高昂的学费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看到研究生上学期间的花销后,部分家长觉得压力很大,对于学生想考研的想法有些退避三舍。家长好不容易把学生供到本科毕业,本以为子女就业后,父母就能轻松些,没想到还要读研,家长确实有点供不起了。
啥样家庭供得起研究生?
通常中产家庭,收入颇丰而稳定的家庭,更适合供学生考研或出国。说起来真相有些残酷且扎心,知识不再是改变命运的法宝了?如今寒门再难出学子了?
家长都想给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可是能力有限,父母也不是超人,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学生想要上进,难道父母不是应该砸锅卖铁的支持吗?
事实上,一部分家长不是不敢破釜沉舟,而是考研的结果仍旧是个未知数。即便竭尽全力供子女拿到硕士学历,就真的能找到比本科生还好的工作?就怕努力到头,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与其花十几万的学费,和三年的工龄搏一个未知,不如趁早就业,可能本科生起点不如研究生高,但是通过3年的努力,也有可能在企业中站稳脚跟,或者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到更好的平台,前途未必不如刚毕业的研究生。
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或农村走出来的学生而言,如果不是成绩特别优异,一心只想做科研或者进入大厂的研发团队,实在没必要非要考研。在本科阶段努力学好专业技能,一样可以顺利就业。
三无家庭的学生适合考研吗?
不少人都在议论三无家庭出身的学生可能不适合考公务员、学医等需要人脉和背景才能有大发展的行业。如今看来,难道三无家庭的学生连考研的资格都没有了?
目前看来,很多考研党并非是想从事研究类工作,也不是真的想考研,他们也想早点上班,可是担心学历不够找不到好工作到处碰壁。实际上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学历问题,华为百万年薪的天才少年招录名单中,一样有本科毕业生,只要专业技能过硬,本科生也有春天。
所以无论是哪种原生家庭出身的学生,选择考研前一定要慎重思考。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成绩和就业现状,另一方面就要考虑家庭的经济实力。毕竟考研和读研的过程中,家长的经济压力会越来越大,心情也会越来越焦虑。
很多大学生口头禅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可在明眼人看来,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维模式无一不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制约。之所以不建议原生家庭的学生盲目考研,就是因为失败的成本太高。中产家庭能承受得起,而普通家庭承担不起。
学生们在努力改变命运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家庭因素。不要因此而苛责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他们尽力了。往后的日子,学生就要靠自己去努力了。#知识红人季#
今日话题:你觉得今年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中有多少是盲目跟风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