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问#
所谓联盟——
前提条件:有一致的行动诉求、有明确的组织章程、有协调的组织机构;
联盟目的: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的行动目标;抵御共同的威胁;
联盟结果:逐步壮大,实现垄断;强扯虎皮,各取所需;名存实亡,四分五裂。
这是联盟的本质,无论是哪个时代、什么主体、何种形式,其条件、目的和最后的结果都基本遵循这一规律。
在我国的教育界,最早出现的是“高校联盟”。
最出名的就是2009年启动的C9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哈工大。这九所大学都是首批进入985工程的,有官方背景加持,一时风光无两。2014年,国科大也正式参与C9联盟活动。
其成立的宗旨主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与世界著名高校互动,打造优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
随着“211”工程、“双一流”工程的大踏步推进,最近几年,C9联盟也基本只剩下一个空壳概念,实际的行为流于口号,所谓“校际合作,推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更是难以落地。
不过,这十所高校却是实实在在获得了声誉,“国内顶流”的存在。C9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竞争性远高于其他高校毕业生,甚至有些企业,给C9的薪资待遇都要高上一大截。
高校财政扶持、自主招生、教学创新、学术自由、接轨国际的特性,决定了高校联盟的利益追求和行动目标可以“不完全功利”。
2023年2月12日,“新时代中国卓越高中九校发展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宁波镇海中学举行。其新闻稿通告是这样说的——
“‘新时代中国卓越高中九校发展共同体’,由中国九所顶尖高中共同发起,简称‘C9高中共同体’。其目的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助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表示:C9各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所谓九所中国最顶尖的高中分别是:镇海中学、衡水中学、历城第二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福州第一中学、武昌实验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很疑惑——
一、“顶尖高中”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高中不像大学,大学无论是985、211,还是双一流,都是由官方背书认证,货真价实,综合评定的结果。而高中,截止目前,没有正式的官宣,说过最优质的中国高中有哪些。用最俗,也是最直观的功利评价标准,就是考取清北的人数来看,以2023年为例,全国高中排名前九位的分别是:
中国网民大学附属中学,共有203人被清北录取;
河北衡水中学,共有145人被清北录取;
河北衡水二中,共有110人被清北录取;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共有94人被清北录取;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共有87人被清北录取;
成都第七中学,共有76人被清北录取;
北京第四中学,共有75人被清北录取;
重庆巴蜀中学,共有72人被清北录取;
北京第十一中学,共有71人被清北录取。
如果说,清北录取倾斜北京的因素,将北京的高中剔除出来,替补四所高中的话,分别是:
长沙长郡中学,共有69人被清北录取;
宁波镇海中学,共有67人被清北录取;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共有67人被清北录取;
郑州外国语学校,共有66人被清北录取。
从这一客观数据来看,C9高中,可能只有衡水中学和镇海中学,算得上国内顶尖高中,其它高中确实有些名不副实。
二、所谓“拔尖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很专业的用词,却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拔尖”与“掐尖”有何区别?“早期培养”与“超前教育”是否只是话术之差?心照不宣吧。
三、所谓“助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高考选拔机制和高考招生机制,是所有高中教学的指挥棒,持棒者不是C9高中,C9高中是跟从者,跟从者如何助力持棒者,又如何摆脱指挥棒所指的方向?C9中,算得上顶尖高中的只有衡水和镇海,而这两所高中,又以“强化应试”,而饱受舆论质疑。领军者以此起家,却要砸了自己的饭碗,另起炉灶?难怪有网友说:C9高中的助力高中教育,交流合作,有可能是升学率的经验推广吧。
四、至于所谓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外交辞令,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让人想到国外,无论是北约,还是亚太经济框架、四方安全对话,好像总会说,不针对第三方!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联盟的本质决定的。
其实——
构建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体系;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思想教育、志向培养;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选拔衔接更科学、更多元。
这是将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但是——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根本不是“只是教育”的问题,是“整个制度”的问题。只有社会、市场、企业先破除“唯成绩论”、“唯文凭论”、“唯名校论”,建立公平竞争的平台,缩小贫富差距,淡化编制与非编制的界线,才能有效消除教育焦虑。盲目地只在教育上“动小手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自相矛盾,叠加焦虑和内卷。
现实就是——
目前,中高考是以成绩为标准的应试选拔机制,导致无论哪所中学,都不可能不以提高“升学率”为首要目标;优质教育资源在村、镇、县、市明显不均衡,导致很多孩子的起点就是不公平的。
“撕裂现实,谈理想”是欺骗;“抛开实际,谈改革”是虚伪;“不看规律,谈觉悟”是无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毫不客气的说,所有一切所谓中小学联盟,都是冠冕堂皇的“拉山头”,欲盖弥彰的“搞垄断”。可以预见,其后的一系列做法——要不然是自诩名校,自我贴金,提高知名度;要不然是联合办学,不断扩招,获得更多生源;要不然是吸纳名校,壮大联盟,索取优质资源。
不过“利益”二字而已。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