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天赐的声音》和《歌手2020》相继开播,不少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华语乐坛的音综,而相信看过节目的朋友除了为场内嘉宾精彩表演欢呼外,也发现了一个颇具迷惑性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被评价为“实力派”歌手的人,到头来却混得不怎么样?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天赐的声音》,王晰、陈志朋、汪苏泷等等歌手,他们均是不同领域下的极致,也都曾经涉足歌坛最高级别,但现如今却只能沦为舞台上竞选的嘉宾,为了和所谓的合伙人一同表演而比拼着。
尽管节目组一再强调台上台下的嘉宾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既然设置了评审席,咖位自然就有所区分,可音乐作为一个不分高低贵贱的艺术,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
这里就不得不引入一个概念,如何才能够在华语乐坛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受人认可并且足以持续红下去的歌手。
对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实力”,诚然现如今听众对于颜值派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但似乎实力派不等于站得住脚这件事仍然欠缺思考。
我们可以用《歌手2020》来举例。
袁娅维、吉克隽逸这对好姐妹,应该算是赶上了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第二波大热度的先行者,从《中国好声音》出来之后就一直被无数人吹捧为新生代首屈一指的女歌手,实力更是受到刘欢等无数前辈认可,但她们站稳脚跟了吗?
很显然并没有。
如果说只看实力,袁娅维和吉克隽逸自然没话说,从唱功到舞台掌控力均远超同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邓紫棋都不一定能赢她们,但如果综合来看,袁娅维和吉克隽逸在邓紫棋面前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论人气,邓紫棋长期霸占各类音乐榜单,论热度,邓紫棋的超话和搜索指数也远远高过袁娅维、吉克隽逸数倍,甚至就连出席综艺节目,都有主咖位和次咖位的区分,两者之间差得何止一个档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综合了粉丝意见,以及路人的主观看法后,我们可以有一个全新的总结,实力只是歌坛敲门砖,真正能够让一位歌手留下来,站稳脚跟的是作品,一首雅俗共赏的作品。
不管是袁娅维、吉克隽逸,还是汪苏泷、王晰、陈志朋,她们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没有足够知名的代表作。
听美声的人不会愿意听汪苏泷的歌,而听当年小虎队歌曲长大的人大多数也理解不了美声,这种相对单一的口味致使他们被局限住,无法大规模收割听众。
就好像许嵩在歌曲《雅俗共赏》里讽刺的一样,他们说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落笔传神还要容易传唱。
或许你仅仅认为这是许嵩在表达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被牵着鼻子走,但实际上这恰恰反应的是歌坛现状,许嵩已经很明确地告诉听众,想要火就必须这么做,而他选择反抗只是因为他不在乎那些虚名罢了。
但是这些选择参加了综艺的歌手是否想火,我觉得没必要多解释,懂得朋友自然都懂综艺带来的热度有多大好处,但很遗憾她们尚且没参悟透。
于其在节目组展现所谓的实力,不如苦心打磨出能够流传听众歌单的作品,就好像当年的梁博一样,雅俗共赏的作品有了,再搭配上曝光还愁不会被人记住吗?
在歌坛站稳脚跟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困难。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周深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很快也会走上袁娅维她们的老路,一位歌手终究还是要回归作品,我们可以再等等看,时间能够证明一切。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