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由华北军区第8纵队改编而来,其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
1、华北军区第2纵队第4旅
第4旅的前身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
1937年改编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参谋长熊伯涛,政治部主任罗元发。
1937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师长杨成武,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邓华,参谋长熊伯涛。
1945年10月,改编为冀察纵队野战第6旅,旅长肖应棠,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龙道权,参谋长宋学飞。
1946年3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第4旅,旅长肖应棠,政委龙道权,副旅长许诚,参谋长陈焕,政治部主任郑旭煜。
1948年8月,改编为华北军区第2纵队第4旅。
杨成武、邓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罗元发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熊伯涛、肖应棠、龙道权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宋学飞、郑旭煜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许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陈焕1945年牺牲。
2、华北军区独立第1旅
1945年1月,冀热辽军区第15军分区成立。
赵文进任司令,杨文瀚任政委,任昌辉任副司令兼参谋长,林茂源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1月,改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师,赵文进任师长,袁耐冬任政委,国林之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8月,改编为华北军区独立第1旅。
赵文进、林茂源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国林之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任昌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袁耐冬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杨文瀚情况不详。
3、华北军区独立第2旅
1948年9月,热河、冀东地方队伍改编为华北军区独立第2旅。
旅长阮平,政委史进前,参谋长沈敏,政治部主任张建纲。
阮平、沈敏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史进前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建纲参加地方工作,未参加授衔,先后担任宁夏省农林厅厅长、甘肃省水利厅厅长、甘肃省副省长等职务。
4、华北军区第8纵队
1948年11月,华北军区第2纵队第4旅及独立第1、第2旅合编为华北军区第8纵队,三个旅依次改称第22、第23、第24旅。
邱蔚任司令员,王道邦任政委,肖应棠任副司令员(后兼任参谋长),蔡顺礼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22旅,旅长许诚,政委龙道权,副旅长兼参谋长郑三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亚夫。
23旅,旅长赵文进,政委袁耐冬,副政委杨银声,参谋长杨百让,政治部主任国林之。
24旅领导未变。
邱蔚、肖应棠、龙道权、郑三生、杨银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道邦、蔡顺礼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许诚、国林之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陈亚夫、赵文进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袁耐冬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杨百让军衔不详。
5、解放军第65军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
邱蔚任军长,王道邦任政治委员,肖应棠任副军长兼参谋长,王克斌任副军长,蔡顺礼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陈宜贵任政治部主任)。
所辖第22、第23、第24旅依次改称第193、第194、第195师。
193师,师长郑三生,政委龙道权,副师长兼参谋长杨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陈亚夫。
194师,师长赵文进,政委袁耐冬,副师长李君南,参谋长杨百让,政治部主任国林之。
195师,师长阮平,政委杨银声,副师长王志廉,参谋长沈敏,政治部主任张建纲。
陈宜贵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杨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志廉、沈敏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王克斌1948年牺牲。李君南、张建纲军衔不详。
6、志愿军第65军
1951年2月,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下辖第193、第194、第195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军长肖应棠,政委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193师,师长郑三生,政委史前进,副师长杨森,副政委钟云元,参谋长张英,政治部主任刘克宽。
194师,师长赵文进,政委陈亚夫,副师长潘永堤,参谋长曾绍东,政治部主任刘绍先。
195师,代师长李金时,政委杨银声,参谋长刘长仁,政治部主任张益三。
1953年10月回国。
史前进、张英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钟云元、李金时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刘克宽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刘长仁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张益三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7、1985年改编为第65集团军。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