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年,金朝发动“靖康之变”,掳走宋徽宗、宗钦宗,北宋王朝灭亡了。次年五月,群臣拥立21岁的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极,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南宋王朝偏安东南一隅,虽则高宗、理宗等欲有所作为,但一直都无法挽回大宋江山的衰退局势。当时的宋朝可谓内外交困:北方的金军、蒙军如狼似虎,时刻威胁着临安;国内投降派气焰嚣张,臭名昭著的奸臣秦桧、汤恩退、贾似道先后当权,兵势国力每况愈下。至南宋晚期度宗、恭宗时,虽然左、右丞相更换频仍,但奄奄一息的南宋王朝并没有因此有半点起色。有十人几乎目睹了南宋整个灭亡过程,他,就是南宋丞相陈宜中。
“不党于似道”陈宜中(公元1236年一1286年),字与权,浙江永嘉人。陈宜中年少时,家贫如洗,但他为人“性特俊拔”。曾经有一个商人推算他的生辰,认为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进入太学之后,陈宜中写的优美文章,得到了许多饱学之士的赞誉。作为太学生员,他为人正直,很关心时政。宝佑年间,丁大全和权臣卢永开、董宋臣拉乡邻关系,被理宗所宠幸,不久便擢升为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上台之后倚仗权势,横行霸道。陈宜中于是和同学黄 镛、林测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丁大全知道后,暗使监察御史关衍弹劾陈宜中,取消他的太学生的资格,并发配到地方。临行那天,太学司业带领12个学生衣冠整齐地将陈宜中送到桥门之外。丁大全更加恼怒,于是在太学立了一块碑,碑文告诫太学生不要乱议国家政务。许多文人根本不理他这一套,倒是对这6个上书的太学生赞赏有加,誉之为“六君子”。陈宜中在其后被谪为建昌军的小军官。当时,贾似道初为丞相,他无德无能,骄横放肆,无恶不作。上台伊始,他为了稳住自己的位置,非常注意网罗人才,认为才华横溢且血气方刚的陈宜中很有前途,有意把他当作门生。于是,他向 皇帝上疏请还陈宜中,皇帝下诏6人都可以免省试而赴考。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廷试,陈宜中名列第二。在这6人中,陈宜中最通时务,因而在贾似道的荫庇下很快升迁,先后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又过了几年,他被迁为监察御史。过了不久,陈元凤再次出任丞相,贾似道害怕他侵占自己的权利,一心想除掉他。受贾提携的陈宜中深知其意,于是他参劾陈元凤纵使丁大全肆恶,是他播下了宗社之祸的种子。陈元风被革职,任太府卿。陈宜中考虑到在朝廷积怨太深,而且做地方官也有利于自己建立政绩,于是先后转任浙 西提刑、崇政殿说书、福州知府。他在任职期间安顿生产,主张抗战,兴修水利,政绩明显。十年后,他在贾似道的帮助下,升任枢密院事兼权参政知事,该职位相当于副宰相之职。这时,陈宜中已经渐渐跻身于实权人物之列了。就在陈宜中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时,南宋局势却每况愈下。此时蒙军首领忽必烈“仁明英睿”,在即位之前便“恩有大为于天下”,他把一批汉族地主、官员及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汉法治汉地。在宋、蒙战争中,蒙军虽占优势,但到度宗时南宋王朝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可惜的是宋朝廷此时没有抓住机遇重新振作起来, 皇帝赵槎软弱无能,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处理政事完全依靠丞相贾似道,而权倾朝野的贾似道却无心抗战,只顾玩乐。他在葛岭湖山建楼台亭榭,贮珍藏宝、蓄娼纳妾,声色犬马,无所不为。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十一月,忽必烈命令征南元帅阿术与刘整共同负责取襄樊。襄樊虽有吕元焕死守、李庭芝援助,但由于贾似道消极抗敌,一味求和,最终于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二月被攻陷。咽喉之地襄阳破则临安摇,南宋小朝廷的半壁河山已岌岌可危。对蒙古来说,这是宋蒙开战以来空前的大胜利,它表明了蒙 军水上作战与攻坚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其实力明显超过南宋。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