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圈 | 云展2023

贾又福工作室师生作品

主 办:

贾又福工作室

承 办:

研山会

工作团队:

贾云娣 刘祥莲

杜凤海 刘秀玲

范 琛 石 丽

邹本虹 王会革

定念笃行

——贾又福工作室学生线上作品展

文 / 范琛

“苦行探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态度,它传达着一种付出方有所得的质朴诚实的价值观。

这样一种为学、为艺的态度,藉由上世纪太行山审美再发现的推动者——贾又福先生的艺术之路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当代杰出艺术家中的鲜见案例,他以独具的气魄与情怀,在山水画领域拓展出极富个性的巨大空间。除却才情与智识,他的勇气与创造力正来源于这种近乎执拗的求索态度。

众所周知,艺术家既从视觉的印象出发,也同时从自己的观念出发。当今艺术发展的变化速度之快已远超人们的心理预期,题材形式和材料手段等具体制作环节的种种变化自不必说,艺术表达和传播的新方式、新渠道也在大量涌现。市场、时尚、消费、生活与艺术的交互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地复杂程度,这诸多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艺术创作施加着如此之大的影响。面对纷繁变化,如何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追随者,进而能够挣脱潮流的左右保持清醒自主,最大的难点,已不完全集中表现在如何丰富提高艺术作品本身的表现手段和技巧上,而是更为迫切地体现在如何解答下面这个前问题上,即在创作开始之先,以何种态度,选择哪条道路,以获得最大的可能来提升艺术表现的层次与境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需要不断调试、修正、补充的漫长过程。它在某些层面仰仗自身的感性,某些层面又绝对依靠理性。当理性层面的比重因现实所迫而不得不加大时,对创作态度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定位就变得极为重要。

师从先生多年,深知“苦行”的正解,不是自寻羁绊、自找苦吃,而是为了摒除纷扰与诱惑,坦然接受一段孤独的旅程;而“探道”所指,是借山川以见天地,借外物以现本心,最终找到自我性灵的情感依托。

诚然,因为禀赋各异加之闻道有先后,弟子们的作品仍有众多不足之处,但是大家“问道”的坚定态度表明了对这种价值观的信服,为此甘愿放弃这个时代随处可循的捷径,选择将自己的热情交付与这条充满荆棘和未知的长路。

定念笃行,以行证识,脚下的道路才会坚实地延伸向远方。

导师 | 贾又福先生

贾又福,1941年生,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寿、石鲁。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设: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基金、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和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工作室。

贾又福先生画语录

5、 学山水画不忘三问:问天、问史、问我。亦须长期修持。“问天”以通达大道,“问史”以求厚积,“问我”以利明德。

6、 我们致力于当代山水画的创造,有无边的远大空间和无尽的活泼生机,正是因为我们立足于祖国空前和谐强大和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靠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哲学基石。

7、 道代代传、法代代破、法不相沿,大道不偏(静观、妙悟、智德双修的大道)———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探索艺术规律的根本所在。

8、 观而不照等于“零”,关照不是只用眼看,更重要的是要心观和观心。自然万物从我心灵这面镜子反射出来,必然带着我之心之心灵的物质,正如镜中月,水中花,必然带着镜和水的特质一样,反射出来各不相同。

9、 念念不忘净化心灵,念念不忘“贵在精神感应”,排除障碍,凝练艺术,凝练人格,永不停步。

贾又福先生作品《无尽妙观》

请横屏观赏完整大图 ▼

贾又福工作室

历届学生参展名录(62位)

(1980—2020)

【名录按届别排序】

许俊、刘荣、范琛、刘学惟、王兴堂、刘筱静、冯海涛、张猛、贾云娣、张习印、白联晟、马刚、张子康、买鸿钧、邬建、王海鲲、王石染、刘明波、李岗、邹本虹、田卫、贾海泉、赵小海、刘祥莲、薛和、关郁子、朴建孩、王一明、孙小东、赵秦、孔燕、杜凤海、钮博、熊晓东、许烨鸣、孙宏涛、李圣峰、孟宪琪、王恪松、葛涛、韩子富、许华新、梁松林、石 丽、李圩、桂兆海、田忠、李刚、刘秀玲、于波、颜士恒、靳志强、吴东林、刘文涛、于旭利、张瑭宽、时东辉、马仲强、 钱广信、张永琦、王会革、沈铭谨

中央美院2002级研究生课程班

杜凤海 钮 博 熊晓东 许烨鸣

杜凤海

杜凤海,1961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指导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讲师、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工作室助理、西安中国画院当代水墨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学习感言

在人的一生中,于成长、于学习、于智慧、于事业,总会受到他人或长或短或大或小的正向影响。而恩师贾又福先生对我的影响是全面的、持续的、深刻的。20年前投在先生门下是为了学艺。先生以“苦行探道”的执着精神,以毕生之力开创贾氏风格的“观化山水”,完成了在传统山水画的脉络里以及新时代的艺术浪潮中开宗立派的伟大历史使命。先生以他醇厚灵动的传统笔墨功夫,更以广博深厚的人文学养,出古人,师造化,化哲思,大开生面,创造出了前无古人的以巨大的精神性特质为表现力的艺术面貌。如此,使我等后学振奋和惊喜。由此也开启了我个人对光影为精神与形式主题的山水画创作之路。随着我们后学的提升,先生总是步步带领的,无论我们怎么进步,先生总像一颗星,在我们的上前方,明澈,温暖,安慰,既亲近又永远望尘莫及。

杜凤海作品

光映天如水系列之二

48cm×48cm

纸本水墨

2022年

钮博

钮博,1962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贾又福中国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6年,毕业于荣宝斋画院李少文中国画高研班;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姚鸣京山水高研班并受聘助教。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中国艺术研究工委理事。

学习感言

一次,贾先生要到教室看同学们的作业。我踏进教室的一刹那怔住了: 教室里人头攒动,墙上再也找不到能挂下一张画的位置。只好把我这张“另类”习作放在地上。当先生移步至我的画前时 ,大家瞬间包围过来。先生坐在椅子上凝视着我的习作,教室里静的出奇。大家簇拥着,围成了一个如“鸟巢”的圈。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这张“如同儿戏”的画上。我象在众目瞪瞪之下等待生死宣判。先生说话了: 很有意思……

钮博作品

星际云雨

97cm×4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熊晓东

熊晓东,生于河南郏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2年9月—2003年7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贾又福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学习感言

贾又福老师是我画山水画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我对山水以识的引路人。他强调:绘画要和大山对话!要通神灵。一直提倡“以石观化”的学术观、在图式上及对艺术的追求上要知不足、取得一小点成绩要“不自满”。要知难而上,沉下心来深研传统,把根扎深才能枝繁叶茂。在绘画研究上一定严谨认真、广泛博取。才能有所收获等等。虽过了二十余年,但老师的谆谆教诲依然牢记在心不敢懈怠。感恩老师!

熊晓东作品

海南写生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许烨鸣

许烨鸣,199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深造,现为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楹联学会理事,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理事,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任课教师。

学习感言

在寒潮涌动、辞旧迎新的非常时刻,恩师发自肺腑的新春寄语,字字珠玑,字句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晚生后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感人至深,犹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又如一道夜光划破天际,为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深受鼓舞!贾老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卓越的艺术成就,振聋发馈的学术影响吸引着众多的从艺者,作为追随恩师多年的学生,能够不断得到恩师的指导,实在是三生有幸!受益匪浅!

在教学相长中,愈发体会到贾老师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的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苦行探道,蜗行有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百花园中因为有更多的同学争奇斗艳而更加绚丽夺目,而这,不正是贾老师润物无声亦有痕的生动体现吗!

许烨鸣作品

长沟流月细无声

69cm×43cm

纸本水墨

2019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级高研班

孙宏涛 李圣峰 孟宪琪 王恪松

孙宏涛

孙宏涛 国家二级美术师,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并兼任业务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指导老师、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等。

孙宏涛作品

生态家园之中国风电

220cm×200cm

生宣彩墨

2018年

孟宪琪

孟宪琪,1962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2005级首届研究生班。现为:北大贾又福艺术研究基金副秘书长,贾又福艺术工作室组委会副秘书长,央美贾又福艺术中心学委会委员,中国水墨研究院副院长。

学习感言

1985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画集》,我看到这本画册,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神,当代还有这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大家?贾先生的名字与作品便牢牢的住入了我内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1992年新华社《镜真楼画谈》的出版给我这名绘画的学子带来了一口淳烈的甘泉,沁润了我身心的每个细胞,使我懂得了如何致学,如何认识传统、师古、师今、师师、师造化、师生活。

自1985年始,我暗自师于恩师贾又福先生,到2005年入室登堂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及先生家中聆听面授于恩师,屈指至今,近三十八年,每每想来,我能成为当代艺术巨匠、理论大家贾先生的弟子,是何等的幸运,又是何等的幸福。

孟宪琪作品

月夜

68cm×34cm

纸本水墨

2017年

李圣峰

李圣峰,2005级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研究生课程班学员。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创作高研班任课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学习感言

2005年,在我对画艺学习极其渴望而又极其迷惘的时候,有幸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研究生课程班。虽然只有紧张而短暂的一年学习。但其丰富而完备的体系内容学习体验,对我个人而言,却是致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和对艺术认识追求的全新起点。

结业后,我对自己学习规划,基本以先生的艺术体系为指导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而定的。我是一个自卑而拙笨的人,但经过这十余年的消化实践,让我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越发的增加了信心!贾先生的艺术智慧就象一座宝矿一样,每个有艺术理想的人在不同时段都能从中挖掘到不同的宝物来,感恩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得遇贾先生,感恩有幸在工作室学习经历!

李圣峰作品

剑门关

90cm×130cm

纸本设色

2007年

王恪松

王恪松,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1978年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199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修满硕士研究生课程,在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学习山水画。200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工作室做访问学者。

学习感言

贾又福画学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画学的学术走向,在国际画坛科学理性与宗教哲思多元纷呈的语境中,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先生的画学思想以哲学思维为底蕴;以科学理念为支撑;以传统文化为言语;以独立思考,锐意创新为旨归。以石观化,寓哲于画;入古者深,出古者远;发性情、立家风、厚学养、强国度、聚精神、高格调、苦难能、法无法。……隐含着对人间真善美的高度赞扬和对假恶丑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从而加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激发人的生命活力和进取心,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树立人的崇高理想,净化人的心灵,传达人的高尚信念与可贵品质,升华人的人格,提高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贾又福画学思想启示着21世纪中国艺坛的文化创新意识而走向未来。

——浅悟贾又福画学思想

王恪松作品

宇宙洪荒

120cm×12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级高研班

葛涛 韩子富

葛涛

葛涛,200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为第八届学员。职业,教师、学者。曾历任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执行导师、江山问道专项山水工作室导师、山水教研室主任等十余年,河北美院客座教授等。

学习感言

老师经常说以石观化,我们都是一些学习山水的人,画石头的各种技法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往往陷入技法中而不知自拔,技等同于道了。贾老师提出以石观化,其实是说明了一个哲学问题,就是以小观大,以技观道,这是很高明的认识,我从小喜欢石头,从贾老师的这句话中得到了许多受益终生的理解,也专门写过两篇文章以记述。

葛涛作品

创世纪之二

170cm×70cm

宣纸重彩

2022年

韩子富

韩子富,字子夫,200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书画艺术对外交流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潍坊市美协顾问。潍坊同志画社副,社长郭味蕖美术馆副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学习感言

2017年夏,我带着两幅创作大画,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贾又福老师家中,请他批改作业。两张画席地铺开,老师目光如炬,观画近五分钟不语,然后拿起教学竹杆,对我说:“这幅比那幅构图有气势;这幅可以把前景强化,与后景拉开距离,这幅在近景后边可以加一个层次。”说着又拿起铅笔,走到画前,弯下腰,又慢慢蹲下,双膝着地,在画的前景山峰后面淡淡地画出一个扁长型的轮廓,回头对我说:“你回去涂上一层淡墨……。”看到满头白发,威严有加的老师如此诲人不倦,我惊呆了,赶紧过去把老师扶起来,老师一边起身一边和蔼地说:“一会我再教你怎么涂淡墨……。”年近八旬的国画大家,如此一丝不苟的批改学生作业,如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置信。但这就是恩师贾又福先生!

韩子富作品

梦回沂山

240cm×12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级高研班

许华新 梁松林

许华新

许华新, 2004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2007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桂林旅游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许华新作品

非非想

69cm×69cm

纸本水墨

2022年

梁松林

梁松林,2007年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精英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工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创作高级研究班创作任课教师,广东省“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专家。

学习感言

2019年“苦行探道”全国巡展期间,贾又福老师忙里偷闲,稍有时间便外出写生,我有幸跟随学习。彼时贾老师年近八十,步履略显蹒跚,仍不顾路途劳顿,到番禺、佛山、花都等处写生,风雨无阻。他对南方的榕树尤其感兴趣,一日沿珠江步行,见路边一棵老榕树,不由驻足细观,掏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便画起来,将成之际,对一直在旁静观的我提点:“要注意大线条!”。简单一句,我反复琢磨,收获良多。

某次写生半日,临近晌午,贾老师收起笔风趣地说:“好!总算对得起今天这顿饭了。”短短十余天,厚厚的速写本已满满当当。

苦行探道,既含为艺之道,亦含为师之道。贾又福老师已届高龄仍践行不止,言传身教,激励工作室师生们砥砺前行!谨此为记。

梁松林作品

平凡小品 之二

44cm×48cm

纸本水墨

2009年

中央美院2010级高研班

石 丽 李 圩

石 丽

石丽,200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专业进修,2008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2010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创作高级研究班,贾又福工作室助理、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习感言

一幅画的境界,由心灵而生发,而境界的高低取决于画家的修养与学识,在贾又福老师工作室学习期间,贾老师一再强调要多读书、读好书,学习古代先贤的经典著作,使我受益良多。贾老师更是要求我们要学习用“心”观察万事万物的方法,首先是性情所致,即思想感情是第一要素,表现的内容与情感紧密的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眼睛去体察、洞悉万事万物,用身心去体会、去领悟天地万物因“心灵”的浸染而得妙趣无穷的变化之美。我的艺术探索也是秉承贾老师的教导,用不一样的内心带来不同的观照,从万事万物中找自己最喜欢、最忠情的一部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个性,始终保持自我、本我、真我,继续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石丽作品

流云吐华月

295cm×10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李 圩

李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中国移动书画协会副主席。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创作高级研究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圩作品

无象系列

69cm×69cm

纸本水墨

2011年

中央美院2011级高研班

桂兆海 田 忠 李 刚

桂兆海

桂兆海,安徽太湖人,现居北京。师承李小可先生、贾又福先生。2011年考入中央美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青年院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结业于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二期拔尖人才班。

学习感言

跟随贾先生学习,明白了“笔墨从心,和光同尘”的真实含义。学问需要积累,可以像山一样。但是自我的内心,总是像水一样难以找到栖身之地。所以贾先生强调,观照、修炼自己的一颗妙心极其重要。画画就是修行,在长期锤炼笔墨的过程中,饱含生命情感的玲珑妙心要贯穿始终。只有用真诚的生命撞击历史,才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用真诚的生命意识与大自然进行物我合一的相互感应,苦苦探索,才能找到自己的山水画表现技法;用真诚的生命情感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人神共感的作品。

生而蝼蚁,何以得永恒?需要修持精进,与大道合流。犹如一滴水如何不会干涸?曰:汇入大海。

桂晁海作品

独行夜月

34cm×69cm

生宣水墨

2022年

田 忠

田忠,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造型艺术设计系。2011年考入中央美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非遗中心陶瓷艺委会常务理事、河北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陶瓷艺委会主任。现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田忠作品

意·象之一

50cm×90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李 刚

李刚,字鼎文,号广慧居士。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少梅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研究中心画家。2011至2012年考入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研修2年。

学习感言

当年,上写生课,同学们到太行山写生,先生也随去现场教学点评。大家听说老师来了,都卯足劲的画,争取把最好的作品展现给老师。我选了一处山石、树木题材较为丰富的景色,认真的画了起来。自我感觉很完整。当先生看到我的画时,声音低沉而有力:树草要减。说实话,虽然点头表示明白,但看到有些灵动的树和草,内心还是割舍不下。回到宿舍,整晚的观画思索。天刚亮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奔到写生的地方,又画了一张。这次突出了山石,将树木弱化到皴和点。回来后大家把作品挂在教室的墙上,先生再一次评点作业。老师来到我面前,认真看着画:还要减。后来我又画了一张,突出山石,减除掉树和草。三张对比着看,恍然大悟!终于明白突出主题,大胆取舍的道理。现在回忆先生教诲,仿佛犹如昨天。

李刚作品

空塬秋雨后

179cm×97cm

纸本水墨

2016年

中央美院2012级高研班

刘秀玲 于 波 颜士恒

刘秀玲

刘秀玲,201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2012年、201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贾又福工作室助理。

学习感言

我考这个班,用了两年时间,因而一直有些害怕见贾先生,听说他很严厉。大抵只有笨学生才怕见老师的。犹记得2012年9月狮子坪写生课期间,先生进山指导作业,我紧张得一宿没合上眼。天蒙蒙亮,我便找石头画起来。意外的是,先生看到后竟微笑着说:“这个石头是从这里观察得来的,方法很好,笔墨也不错。”忐忑的心自此慢慢舒缓下来。

我请教他“怎样去理解宏观探道、微观探真的深层含义?”先生娓娓道来:“宏观和微观是一个对立面,但又相反相成,彼此谁都离不开谁。光有一个方面不行,它两个必须是同时手拉手地往前走,要互相配合的好,统一又自由。这是艺术处理的手段。”

结业时仍有太多的懵懂和不舍。但先生的精神,始终如一束光,时时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刘秀玲作品

天上之水

42cm×62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于 波

于波,字博,山东文登人。2012-201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教育部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组专家。

于波作品

清凉境系列1

50cm×50cm

纸本水墨

2020年

颜士恒

颜士恒 , 邯郸馆陶人。2006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201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青年美术家委员会委员。

颜士恒作品

初寒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中央美院2013级高研班

靳志强 吴东林 刘文涛

靳志强

靳志强,1982生于河北藁城,2013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高级研究班,2021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李晓柱人物工作室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中心画家,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学习感言

在进入工作室前我已经画画十几年了,在临摹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但总觉得不得法,不会创作。

班里上学期开的是写生和临摹课,写生还是一头雾水,不明其理。临摹课上,一边看着先生的教学理论教材,一边在指导老师们的指导下学习,渐渐的推翻了之前的认知,似乎明白了一些规律,像堵塞多处的小河慢慢疏通开了。下学期的写生,我们几个来到石板岩,在那里我忽然发现到处都是画面,全是规律。山石,树屋,云雾,溪流成了黑白灰,疏密,浓淡干湿,我万分激动。在心里说,我终于会画画了。尘封了太久的艺术大门,向我打开了,当我跨进去才发现,这也只是开始。更高更难的规律,艺术高峰之路才开始。

靳志强作品

山河令系列之一

70cm×90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吴东林

吴东林,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2013--2014学生。现为:独立学者

自由撰稿人,设计师。现居深圳,

学习感言

95年暑假,头回出省到晋,郑州转车时在书店看到荣宝斋贾又福画谱。太行!明月山乡、大岳惊雷,震撼!第一次知道山水可以这样画。上车后进入一片大山区,山似昂首巨人,一排排一行行。突然想起贾先生的画,如此传神!眼前的山一定是太行了。

感恩多年后能到工作室学习。王阳明“格竹子”,写生第一节课贾先生教我们拿出最大的精力“格石头”,这是“格物致知”。在工作室“有灵有情”的学习过程中,尤感贾先生的山水教学体系严谨博大!宏大处:道通天地思入风云;精妙处:鹭鸶立雪乌鸦入夜;变通处:以石观化拾遗于伊;说技法:层层复加以皴代染;说精神:苦行探道难行能行。

受教!1314一生一世。

吴东林作品

山水云烟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刘文涛

刘文涛,1962年10月生,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1988年获学士学位,2003年追随贾又福先生系统学习山水画,201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及各种学术型展览多次。

刘文涛作品

桂林山水

47cm×77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中央美院2015级高研班

于旭利

于旭利

于旭利,1963年10月生人,祖籍山东烟台。198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2003年结业于清华大学房地产方向EMBA。2014年考入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先后担任融科智地、合生创展、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中城基业项目副总、总经理、总监、执行董事。

学习感言

就水墨而言,两千年前使用毛笔的传统至今没变,而艺术家面对的时代、对生命的语言表达发生了变化。从“成教化,助人伦”,到追求气韵生动;从西学东渐,到古质难沿;传承与革新更是当今艺术家绕不开的价值重筑。如何就水墨这一古老画种赋予鲜明的当代性?面对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面对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面对千古墨客无数的伟大经典,笔墨既不应仅拾古人遗唾、拘泥古人的皴染程式,也不该去盲目地临摹本质是抽象的自然。面对当代,应另图新质,去自由发挥笔墨和色彩应有的表现力,以求“擎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贾师以独树一帜的美学风范,独创的以石观化的哲理语言,为我们打开了探索新山水的心灵之窗。

于旭利作品

守得云开见月明

62cm×124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中央美院2016级高研班

张瑭宽 时东辉 马仲强

张瑭宽

张瑭宽,1992年生于辽宁,现居北京。2011—2015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系,获学士学位;2016—201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艺术研究中心。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艺术研究中心教学助理。

学习感言

如果说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醒来后是他荒诞人生的开始,那么我选择报考贾又福工作室则使得我艺术职业生涯迎来新生。在工作室这几年时间里我受益良多,面对贾家众老师们的孜孜教诲,我学会并确定了自主绘画、自然绘画、寻找自我的笔墨语言、提升自我的审美高度,这一切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国王”叔本华所讲的可不是一句悬空之言。站在前辈艺术家的巨臂之上,要更加敢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个人意识与实践的共同进步与创新,没有思想的实践将变得匮乏,没有实践的思想将变为一场空。

最后祝愿贾家苍繁华盛桃李天地开,生命还将继续我们的艺术也必将迎来新的生机。

张瑭宽作品

最佳演出

94cm×34cm

纸本水墨

2023年

时东辉

时东辉,河北武强人。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学习。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教育协会会员,河北省儒家学会会员。

学习感言

先生治学严谨,他精心选取了龚贤、范宽、石涛三家的作品,让我们临习。龚贤求平和,范宽得包容,石涛有自我。

世事纷扰,难得一份清净。在“层层复加”中守得寂寞,在“不厌其烦”中悟得平和,在“逐渐深入”中修得清净,这就是龚贤的平和,放得下,方能得。世间万物皆有其精神内核,周而复始,不生不灭,全在“容”。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他在一块山石上就运用了几十种皴法,能让这些皴法和谐共生,这不就是包容吗。既容于万物,又独立其中,谓之“我有我在”。“我用我法”写奇峰,于境观心,反归心源,以心造境,幻相乃生。这是石涛的“有我”之境。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些许,这也许就是先生对弟子们的良苦用心吧!

时东辉作品

遇见

190cm×240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马仲强

马仲强,出生于新疆,回族。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2016级学生。现任职于昌吉州美术馆。系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美协青年艺委会副主任,新疆美协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昌吉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学习感言

2016年9月,我有幸进入贾先生山水画高研班学习。先生授课严谨认真,教学以临摹传统、写生自然、创作探道为主线。一次会课,同学的一幅临摹作业有些草率,一向语气平和的先生看过画后,突然提高声音,很严肃的说道:在向传统学习过程中不仔细、不认真,怎么能够体悟到其中精髓?!不以认真的态度做学问,将来怎么能够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先生的话振聋发馈。

回到新疆,我面对苍茫的天山写生,常常想起先生的话,从不愿荒率的对待一张纸,一片崖壁。以对自己负责的方式求艺探道,宁可笨一点,慢一点。

追随先生的时间很短,只一年。好在通过网络能够经常品读先生画语录,觉得自己依然在先生身边聆听教诲。有巨匠之师引领,真好!

马仲强作品

穿越

90cm×9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中央美院2017级高研班

钱广信 张永琦

钱广信

钱广信,1962年生于河北清河,2017年考入中央美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艺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美协山水画创研室画家、中国民进河北开明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化厅《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美术精品创作组成员。

钱广信作品

大山晨风系列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张永琦

张永琦,1982年生于甘肃武山,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教育专业,201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甘肃画院美术馆联盟理事、武山县政协常委、武山县文联主席 、宁远书画院院长。

学习感言

犹记2017年9月,随工作室赴山东沂山写生时,贾老师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画画、一个是教书,其他的事情没有做,因此同学们不要对老师有距离感,都是共同研究,老师也在一步一步的前进。”在他心中中国画教学的意义绝非简单的教与授,而是一件关系到中国画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大事。

贾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研习绘画要深入传统,承其笔墨精髓,探其精神实质,再回道于身,表达自我,方能做到师古而不拘泥于古。

“苦行探道”是贾又福工作室以行践识的坚定信念。“苦行”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探道”是对艺术真理的追寻,“苦行”的自我修习之中蕴藏着“探道”的坚定态度。

张永琦作品

厚土雪霁

175cm×175cm

水墨纸本

2020年

中央美院2019级高研班

王会革

王会革

王会革,200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2019年-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创作高级研究班。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学习感言

在圣莲山写生中,贾先生给我们上课,要求我们写生要慢下来,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一张画可以画两天三天甚至更久,不能套用前人的笔墨语言,不能太随意。面对山石,先静观一段时间,与山石坐下来对话,像对老师一样尊敬他们;要和这些山石如谈恋爱一般交流感情,这样才能获得自然造化的回报。在此过程中要努力找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体悟和感受,加以放大,最终表现出自己的画面面貌。这些话对于我如醍醐灌顶,我对此次写生的目的也逐渐清晰起来。

先生还曾说:“一等的模仿决不如三等的创造”。这些话唤醒了我对艺术认知的种子,道阻且长,我将遵循先生教诲努力使这颗种子变成大树。

王会革作品

西部黎明

145cm×184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中央美院2020级高研班

沈铭谨

沈铭谨

沈铭谨,1996年出生于北京。2014年—2018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城市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专业,201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2020—202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研究班

学习感言

癸卯年初得到通知,入选了本次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历届优秀学生作品云展,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感恩。坐到书桌前重新翻开一本又一本的笔记,不由得想到中国有句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贾先生以及工作室的老师们正是这样,传授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高级的审美眼光、独特的观察视角、精神的表达等等。这些让我们离开工作室以后,依旧能继续在艺术道路上挖掘。于我而言,探道的过程就是探寻自己内心的过程,由此启示我在艺术精神上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使我的作品有了形式上的自由,将生命与生活的联想纳入笔墨的情境中。

沈铭谨作品

掠影共时系列之一

35cm×56cm

纸本水墨

2023年

研山会

研山会,是由国内多地艺术家自发构建的山水画民间学术机构,该机构酝酿于2016年,2018年由山东五征集团扶持启动并推进,原会址坐落于五莲松月湖旅游度假区,新会址位于五莲九仙山风景区。

研山会地址:

松月湖会址: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松月湖旅游度假区

九仙山会址: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九仙山风景西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