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蛋蛋总是黏黏的?
蛋黄顶上的那个白色的球,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蛋清”,而它周围黄黑相间的,有一层薄薄的膜,又叫做“蛋膜”。这个蛋膜与蛋黄之前是有粘性的,因此当我们尝试将蛋黄与蛋清分开时,通常都会把蛋黄挤破,而成为一团糊糊,难以分离。为什么蛋蛋总是黏黏的呢?
1.入蛋壳时的污染
蛋壳表面并没有像裸鸡身上那样装备有细菌抑制器官,而是敞开的暴露在空气中,所以蛋壳表面是非常容易被细菌侵袭的。这些细菌往往会潜入蛋壳的多个微小的孔中,进入卵白和卵黄中。一旦这些微生物进入蛋内,就会分泌酶分解蛋白和蛋黄中的营养物质,让这些成分混合在一起。
2.不完整的卵膜
在装进蛋壳之前,女鸡较为完整的经过了一层卵膜保护环节。如果在卵生过程中,鸡没有产生充足的蛋壳碳酸钙,或者鸡撞到了硬物,导致卵膜被穿破,卵白就容易进入卵黄中。当卵白进入卵黄时,就将蛋黄牢牢封住了,在卵生物过程中形成的近乎不可分离的黏稠团块。
3.蛋黄表面形成的薄膜
在刚刚成为“未孵化”蛋的时候,蛋黄和蛋白之间并没有什么粘性的感觉。但是,随着蛋黄的不断成长和发育,蛋黄表面逐渐形成了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可以很好地保护蛋黄的营养物质,但是它也让蛋黄与蛋白之间产生了极强的粘附性,完全无法分离。
结语
总之,“蛋蛋总是黏黏的”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整个蛋液搅拌均匀后,再进行下一步制作,这样只有在我们想要的时候才会看到它“黏黏”的状态。
核心关键词:卵膜,细菌污染,薄膜。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