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春秋时期,诸侯互相征伐,战争不断。公元前634年,楚国势力强盛,欲图称霸中原。晋国自晋文公开始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欲先下手为强,与楚国争霸。
晋文公早期经历
晋国曾内乱,公子重耳(晋文公)出逃楚国,楚成王热情招待。楚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退避你三舍。(90里)”后来,重耳果真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
战争经过
晋、楚两国因宋国的原因,不可避免的发生战争。晋文公命令晋军后撤,一些将领很不满意,晋文公:“出兵要理直,气才会杜盛的。理亏气就会衰。我们国君曾受过楚君的恩惠,也曾说过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们忘恩失信,那就是理亏,他们就理直,士气就会高。如果我们退了以后,他们仍不撤兵,那就是他们理亏。”于是退了三舍(90里)。
楚国大将子玉率军急进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楚军上当。
四月六日,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晋国成为新霸主
城濮一战,晋国大胜,晋文公建立了霸权,楚国北进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楚国大将子玉自杀。
再之后,晋军进入郑国衡雍(河南原阳县西,当时在黄河南岸),并在践土(距衡雍较近,当时亦在黄河南岸,在河南花园口黄河北岸)修筑王的行宫,向襄王献俘。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要求诸侯“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无克祚国”。
晋文公在“尊王”的旗帜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霸主宝座。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