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观众,以下是温馨提示,本场相声已全部备案,台词与备案内容不一致时,请以备案文本为准。”
这可不是段子,而是近期网上热传的相声备案新规可能带来的场景。
这几天互联网传的沸沸扬扬,也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那跟春晚小品有什么区别?
消息一出,纷纷吐槽:“以后听相声是不是得先扫码看剧本?现挂这门手艺要失传了?”
事情的起因,是近期网络上流传的一则消息,称自2025年11月起,相声演员上台前必须将全部段子内容报审备案,演出时不得即兴现挂,须严格照稿演出。
甚至传说观众可以提前扫码,监督演员是否按词说。
尽管这一说法的确切来源和最终执行细则尚待官方进一步明确,但结合文化和旅游部早年发布的,关于要“重点加强脱口秀、相声等语言类节目的内容审核和现场监管”的精神,以及部分地方文旅部门对语言类节目加强监管的动向,这股风潮已经成功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网友们最大的担忧在于:相声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的现场性和灵活性。
演员与观众互动碰撞出的火花,即兴抖出的现挂包袱,往往是演出中最精彩的部分。
如果一切必须按报备的剧本一字不差地表演,那相声和背课文有什么区别?

有网友调侃道:“这是要从小园子的学逗唱变成课堂上的报改念背吗?如果每个包袱都提前剧透,就像知道了比赛结果再看回放,乐趣何在?”
更有人忧心忡忡地表示,这是否意味着以后只能听到安全但可能缺乏生气的“能量相声了,那些源自生活、带着烟火气的幽默会不会因此消失?
每当有针对相声行业的监管风声传出,很多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德云社。
这些措施究竟是面向整个相声行业的普遍性规范,还是某种程度上针对德云社这类具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头部玩家的特殊关照?
回顾过往,德云社确实多次因内容问题成为焦点。
例如,2019年,德云社演员在苏州的演出因内容涉嫌低俗被现场执法人员制止;同年,其知名演员张云雷也曾因在表演中调侃京剧艺术家而引发巨大争议。
然而,将视线放宽,类似的内容监管和争议并非相声所独有,也并非只针对德云社一家。
近年来,脱口秀行业同样经历了内容规范化的阵痛。一
些脱口秀演员因为言论不当而引发关注,行业整体也在探索如何在高强度的现场输出中把握好内容的边界。
再看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二人转,其发展历程中也一直伴随着对部分作品俗的争议,并在监管下不断进行着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这事很多网友很清楚。
文化和旅游部也曾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对“二人转、相声等语言类演出单位”的审批备案管理。

唉,说到最后,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我们谁都希望舞台是干净、健康的,特别是当台下可能坐着未成年的孩子时,抵制低俗、维护公序良俗是绝对的底线。
但另一方面,我们同样渴望那份发自内心的、鲜活的、甚至有些“刺挠”的真实快乐!
我们怀念赵丽蓉老师那种的爽朗幽默,那种不靠贬低谁也能让人开怀大笑的智慧。
当每一个包袱都需要提前报备,演员和观众之间那种电光火石般的互动灵感,恐怕真的会大打折扣啊!
这件事情反正这几天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我突然想到之前曾经看到过赵本山的一段采访,赵本山在视频当中讲述过这样一个场景上春晚之前的一种场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赵本山是这样讲的,台下的观众笑的都合不拢嘴了,台上的几个人一脸严肃,相信友们应该能够想象到这种场景,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怎么看
还有段采访也有意思,赵本山说,小品重要的是快乐,你教育不了别人,人家一年都在受教育当中过,就除夕这一天,你还指望教育谁啊?
我看有网友说的挺悲凉,以后要多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