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残酷,往往来得特别直接。

昨天可能还站在金字塔尖,当万人迷,过几天可能就和最近的天气一样:冷冷清清了。

这几天,国内电影市场的寒风,也吹向了原本站在顶端的两大影帝。

49岁的陈坤,47岁的黄晓明。

 

一个新片《旁观者》预售仅3万多,撤档了。

 

 

一个新片《阳光俱乐部》上映2天票房仅400多万,单日票房还比不过已经上映1个多月的电影《731》。

 

 

有人评价说:感觉对中生去魅了,没有商业大片的加持,没有流量生帮忙吆喝,真让他们扛文艺片票房,就无所遁形了。

残酷的数字和现实面前,这两大影帝正在被年轻观众和市场抛弃,拉下神坛。

 

 

两人同为北电96表演班的同班同学,早年都是帅气的小生,后面凭借实力各自拿到了影帝,在影视圈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红的时候,陈坤的《龙门飞甲》《寻龙诀》,黄晓明的《神雕侠侣》《中国合伙人》,都是深入人心和话题谈论度极高的作品。

 

 

 

 

如今虽然保养的都很好,看上去依然还是可以演演小生的俊朗模样,但都是奔五的中年人了,需要直面现在观众人群和电影市场的变化。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人群集中在18-29岁,占比超过65%。这一代年轻人对“影帝”这样的头衔无感,更在乎电影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是否能在社交媒体上产生话题。

先是10月23日,一则撤档声明发布,陈坤、王砚辉、刘敏涛主演电影《旁观者》官宣撤档——

“经慎重考虑,电影《旁观者》将取消原定10月25日的公映计划延期上映。我们向所有期待本片的观众、合作伙伴及院线同仁致以诚挚的歉意。”

 

这部讲述亲情故事的文艺片,而根据相关平台专业数据现实,影片截至当时预售总票房仅3.8万。

 

 

3万多的预售票房,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还对“中生代影帝”市场号召力抱有幻想的人脸上。

《旁观者》的预售数据值得细细品味:3.8万元预售票房中,首日2万元预售几乎全部来自陈坤粉丝的包场支持。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如果不撤档,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很可能止步50万元。

 

 

50万元,对于一位曾经凭借电影《画皮》创造票房奇迹的演员来说,几乎是一种羞辱。

2008年,陈坤主演的电影《画皮》在内地斩获2.3亿元票房,在2008年中国内地票房榜中位列第三,也让陈坤一跃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内地小生。

 

16年过去,他的演技更纯熟了,市场却变了,他的市场价值则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这几年,陈坤的电影之路并不太顺。

之前拍了几部电影,包括2018年杀青的《诗眼倦天涯》,2023年杀青的《入型入格》,因为各种原因至今都没能上映,好不容易有一部电影《旁观者》上映,现在却是预售惨淡到撤档的命运。

 

 

黄晓明的处境同样令人唏嘘,他是接连几部主演的电影都票房惨淡。

 

 

前年上映的《最后的真相》,票房5467万,去年11月上映的《戴假发的人》仅420万票房,最近上映的《阳光俱乐部》2天票房仅400多万,预计总票房不超过833万。

 

 

要知道,2019年,《烈火英雄》还为他带来了17亿元的票房成绩,而且他还凭借该片第二次拿到了金鸡奖影帝。

 

去年的《戴假发的人》,黄晓明算是“毁容演出”,最新主演的这部《阳光俱乐部》更是非常拼命,是更“厉害”的一次毁容演出:黄晓明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增重了30斤,出演一个心智只有几岁的特殊角色。

 

这部电影让黄晓明再次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并且已经拿到了上海电影节的电影金爵奖最佳男主角。

 

这些奖励可以证明黄晓明的演技,却证明不了他在电影市场的票房号召力。

之前的《戴假发的人》,黄晓明曾受到与叶珂恋情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时不少网友看到黄晓明宣传电影,纷纷留言吐槽和抵制,还借着叶珂的各种梗,表达“不去看”的“理由”。

 

 

 

现在看来,这种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散去。

当各种娱乐话题频频上热搜,黄晓明之前为了表演进行的转型努力,反而都被淹没在了娱乐化的浪潮中。

曾经,陈坤的社交账号评论下满是“厂花盛世美颜”的赞叹,黄晓明的每条动态都能引发“明学”狂欢。

 

 

如今,《旁观者》3.8万预售票房和《阳光俱乐部》2天400多万票房的冰冷数字,记录着两位影帝这几天的尴尬处境。

 

 

年轻观众们的目光,早已投向其他地方,业内新的偶像和演员不断诞生,新的市场口味也在不断变化,那个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或许真的渐行渐远。

陈坤和黄晓明们,必须要求变了。

 

 

第一时间推荐解读好电影、好剧、好演员,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欢迎点击关注“头号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