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的一则消息吗?俄罗斯能够自主生产350nm的芯片了,国内的网友看了,以为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多写了个0。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目前俄罗斯的芯片制备工艺正在向着130nm迈进。

而今年的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有望到2030年实现28nm的芯片国产化。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俄罗斯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差距跟我国乃至和美国相差还很远。

 

这不免又会让人想起网上经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俄罗斯已经遭受了西方最严厉的制裁,在芯片领域就不怕被美国卡脖子吗?关于这一点,实际上连这个问题本身都不存在。这就好比问印度,或者是非洲的某个国家,就不怕美国在芯片领域卡脖子吗?

卡脖子的关键原因得有脖子才行,而俄罗斯在芯片领域根本就没脖子,或者说脖子跟身体一般粗,你让美国怎么去卡?

 

俄罗斯多数领域用不到芯片

这两年,围绕芯片,我国和美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这让大多数国人了解了芯片的作用和用途,可实际上也容易陷入到一种先入为主的思考误区。大家会觉得芯片这么重要,其他国家就不怕被美国卡脖子吗?尤其是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难道不应该也很怕吗?

实际上俄罗斯还真的不怕,不怕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你先想一下芯片是用来做什么的?肯定不是把它生产出来,天天摆在桌子上供人参观的。

 

作为电子产品领域的重要部件,凡是跟这相关的都要用到芯片,最典型的就是每个人手上捧着的手机,那么你再想想当今世界上主要生产手机的国家是哪些?

首先是我国,拥有好几个驰名国内外的品牌。其次是美国,单单苹果一个品牌就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再算上韩国的三星,这基本上就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生产手机的国家了。

 

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在内,几乎没有什么手机品牌,即使进行手机制造也不过是给品牌商代工。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根本没有必要生产或者是进口芯片。

而我国就不一样了,我国拥有自主化的手机品牌,每年制造的手机规模更是排在世界前列。芯片的需求是海量的,国内如果不能保证供应,就得从国外进口芯片,哪怕是美国实施制裁,制造商也得想办法搞到所需的芯片。

 

看到这里,你其实就已经明白了,俄罗斯不怕制裁,西方也不会刻意在这方面进行制裁,因为俄罗斯没这个能力。而且不光是智能手机,其他民用领域,凡是需要用到芯片的产品,包括汽车内的车载导航系统,或者是家用电器内部的集成电路之类,俄罗斯同样没有。

就以汽车为例,西方严厉制裁之前,俄罗斯国内的汽车主要从欧美国家进口。欧美实施制裁以后,俄罗斯的大街上迅速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品牌汽车。至于俄罗斯的货运汽车市场,九成以上的品牌都来自中国。

 

这倒不是说俄罗斯不会造汽车,而是俄罗斯人的汽车制造理念,包括技术还停留在集成电路之前的时代,现代汽车内部普遍会使用电子设备,越是价格昂贵的汽车,应用到的电子系统就越多。

对比之下,俄罗斯自己制造的汽车还是满满的机械风,不需要什么电子系统设备,自然也就不需要使用芯片之类的零部件。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需求,自然也就不会用到芯片,最终也就不怕美国的制裁。

 

千万不要觉得俄罗斯换了一个名字,他们的工业发展就变均衡了。实际上,过去30多年,俄罗斯国内的工业发展基本上还是遵循了苏联时期的发展道路,不是说俄罗斯不想改变,而是没有钱,而且过去多年也没有这样的环境。

芯片采购量占比只有0.1%

整体上,轻重工业的发展极其不均衡,俄罗斯的技术以及制造能力基本上全都集中在军事、航天等领域。至于其他方面,民用制造业领域发展极其的拉胯,所以情况再明显不过。

 

世界早就进入了半导体时代,芯片在各种产品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可是俄罗斯人感受不到这一切。俄罗斯直接从国外进口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而芯片只是属于成品制造业的一个环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成熟产品的制造体系,也就完全没有必要进口芯片。

前面已经说了,我国每年要生产数以亿计的手机,而且还要制造数以千万计的汽车,光是这两个领域的芯片需求就是极其巨大的,除了国内的芯片供应之外,我们还得进口大量的芯片。

 

这里额外多说一句,其实现在的芯片制造工艺完全够用,而我国在技术上目前存在短板的,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以及生产最先进芯片的设备。美国要保持自己的技术霸权和垄断地位,所以才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试图阻拦我们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这完全是两个拥有技术并且有需求的国家在打斗。俄罗斯作为第三个国家,既没有需求又没有技术,因此围绕芯片的战争,俄罗斯掺和不进来。

 

从数据上就能看出端倪,2020年俄罗斯半导体设备和电子集成电路的进口价值只有20亿美元左右,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占比可以忽略不计。再来看另一组数据,我国半导体产品的出口规模去年已经突破了上万亿元大关,两者对比一下,差距可谓云泥之别。

此外,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俄罗斯在全球芯片的采购量占比只有0.1%,还是那句话,俄罗斯和芯片在整体上是“绝缘关系”。

 

有人肯定会疑惑,即使俄罗斯的民用制造业很拉胯,但是大量的军用设备以及航空航天设备也需要用到芯片呀,那俄罗斯是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需求的呢?

要么进口,要么采用代替技术方案

最简单的方法自然就是进口芯片了。西方没有实施大范围制裁之前,俄罗斯也能购买到所需的芯片,尤其是一些常规芯片,不涉及更先进的技术,只用于普通领域,西方也不会刻意卡俄罗斯的脖子。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在尽量寻求其他的技术代替方案。以导弹武器的相控雷达来说,雷达要处理信号的问题就得运用到数字芯片,这样一来,芯片整体的运算能力越先进,雷达的整体性能自然也就更强悍。

美国人在这一领域采用的就是此类技术逻辑,不断提高芯片的性能,通过推动算力的进步来保证武器装备的进步。俄罗斯没这个能力,根本不可能开发出高端芯片,那怎么办呢?他们就在雷达技术中使用了完全不同的他激晶体振荡器,也就是所谓的模拟电路。

 

这种设备当然比现在的芯片要大很多,但是又比传统的集成电路要小,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替代相关的运算功能。俄罗斯的防空导弹系统就采用了类似相关的技术。

和美国人相比,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技术理念。俄罗斯人的原则就是技术性能能够达到同等的水平就行,哪怕没有最先进的设备,但只要保证效果也就可以了。

 

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多年来俄罗斯在军事以及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发展的理念,和西方完全是不同的路径。这种理念方式不是说不能用,是没办法产业化,也没办法在民用领域推动。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特事特办的思维方式,能够解决特殊的问题,而且还是不计较成本,也不考虑能不能推广开来。军事领域确实适合,可是在民用领域完全不适用。所以自苏联时期至今,俄罗斯确实还藏着一些黑科技,可是这些东西跟时代社会完全是脱节的。

 

那为什么俄罗斯不考虑发展现代半导体产业呢?这里边的原因还是自苏联时期种下的。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现代人一直说苏联当年点错了科技树,这一点儿没错。美苏两国当年研究出计算机以后,采用的都是真空电子管计算单元,这种东西体积巨大,工作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都知道电子管存在局限性,必须得研究替代方案。

 

美国率先取得了突破,也就是将晶体管小型化和平面化。原来笨重的电子管可以集成在一张薄薄的电子片上,这便是集成电路技术。

苏联也不甘示弱,他们在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然而却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大力发展,因为苏联人意识到集成电路难以承受电子脉冲。比如在007系列早期的电影中,很多情节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

 

苏联人认为核爆会产生电子脉冲,而这将直接烧毁集成电路。世界一旦爆发核大战,所有使用了集成电路的设备必将彻底失效,而那些依旧使用电子管的设备也会安然无恙。

苏联人的这种想法确实没错,但问题是,至今世界并没有爆发核大战,集成电路的发展却是越来越先进。正是因为这一点,苏联人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以至于在这一领域和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到了俄罗斯时期,想要追赶也赶不上了。

 

另外还有一点,当半导体产业大规模普及之后,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还需要长时间的去搭建产业体系。在这方面苏联的短板依旧明显。苏联时期轻重工业的发展就已经失衡了,到了俄罗斯时代,即便开放了市场经济,但整体的需求有限,所以俄罗斯国内的资本,也没有意愿去发展半导体产业。

结语

时至今日,俄罗斯虽然也在不断提升国内的芯片制备工艺,但整体上和我国以及美国的差距还很大,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不强烈。

 

我国的情况则截然相反。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能力越来越强悍,我们能够制造的工业成品越来越多,这在客观上也推高了芯片的需求。所以,一旦西方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必须得克服芯片制造的困难,实现技术的突破。

 

相比之下,俄罗斯则很淡然,他们没有需求,也就没办法参与这场围绕技术展开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