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蒲运海的老人,找了他儿子三十八年。

他没什么线索,手里就两样东西。一样是儿子蒲仕平的一张黑白照片,人都看旧了。另一样,是一张纸,上面说儿子在打仗的时候没了。
那张纸上没说人埋在哪,也没说具体是哪天没的。就这么一句话,蒲运海不信,活要见人,死也得见着坟。

他就这么上路了,从重庆出发,往云南、广西那边跑。那时候他才四十几岁,还是供销社的职工,为了这事,工作都不要了。

他去了麻栗坡的烈士陵园,一个碑一个碑地看,几百个碑,很多都没名字,就写着“无名战士”。他心想,我儿子会不会就在这里头?

一年又一年,他跑遍了云南和广西的二十多个陵园。为了省钱,就跟大货车,一天就吃一碗面条。有时候在车站的凳子上就睡了。

家里人劝他,别找了,人都没了。他不说话,第二天还是出门。有人骗他说知道人埋在哪,骗走了他三千块钱,那可是他一年的工资。

他儿子蒲仕平,是1979年没的,那时候才二十岁。部队开拔去越南边境打仗,走得急,家里都没来得及告别。

后来部队里的人打过一个电话,就说了一句“可能炸没了”,就再没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能说没就没了。
蒲运海不信这个。他觉得,战场上那么多人,总得有人收尸,总得有个地方,不可能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他就这么找,从中年找到白头。腿脚不好了,就骑个三轮车,车上带着干粮和塑料布,下雨了就披在身上挡一下。

这得是多大的执念,才能让一个人坚持这么久?

直到2021年,蒲运海都八十多岁了。突然有电话打到家里,说是在广西富宁县的一个烈士陵园,有个无名烈士的坟,经过一种什么新技术比对,应该就是他儿子蒲仕平。

老人家接到电话,半天没出声。他还是坐最慢的绿皮火车去的富宁,他说看着窗户外头,心里能踏实点。

到了陵园,有人领着他走到一排无名墓碑前。其中一块碑,上面的字是新刻的:“蒲仕平烈士 1959—1979”。之前这块碑上,只有一个编号。

蒲运海就那么站着,看了很久。然后,八十多岁的人,慢慢地跪了下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带了儿子小时候爱吃的米糕,掰开,一块放在碑前。

他用随身带的毛巾,仔仔细细地擦着墓碑,不让别人搭手。他说:“这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