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少OPPO用户坐不住了。
社交平台上,“绿线门”持续发酵,从Reno系列到高端Find X系列,屏幕突然冒出的绿线让不少老用户心里发凉。
尽管OPPO已向部分媒体透露了售后方案,但面对千万消费者,品牌至今未有一场正式的官方回应。
双十一当前,这场“冷处理”真的能稳住市场信任吗?
绿线问题蔓延,售后执行参差不齐
今年以来,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OPPO 绿线”的案例累计新增超800条,问题机型集中出现在Find X2、X3及部分Reno系列。
据《消费者报道》10月中旬调查,有用户反映,同在4年保修期内,有的售后点直接免费换屏,有的却要求提供完整购机凭证甚至收取检测费,这种执行不统一,直接放大了消费者的不安。
更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一位广东的Find X3用户向媒体透露,其手机在正常使用中出现绿线后,官方售后虽同意免费维修,但以“屏幕库存不足”为由让其等待三周,这种供应链配合问题,暴露出OPPO在预案上的不足。
冷处理效果有限,舆论高地需主动占领
OPPO目前对媒体的回应中,强调“对购机4年内用户免费换屏”,但未公开说明绿线成因,这种策略在短视频时代显得被动——抖音上“OPPO绿线”相关话题播放量已破亿,部分博主甚至拆机推测是“三星屏幕批次缺陷”,若品牌继续沉默,舆论可能从“质量质疑”转向“信任危机”。
对比华为过去处理“闪存门”时主动延保、小米11系列针对发热问题推出额外保修,OPPO的滞后回应易让用户感到被轻视,尤其是高端用户,更看重品牌对问题的坦诚与担当。
危机背后,OPPO高端化之路的隐忧
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1-7月,国内4000-6000元价位段(除苹果外)市场份额中,OPPO以12.0%居第四,落后于华为(34.3%)、小米(23.9%)和vivo(16.9%),绿线事件若处理不当,可能进一步拖累其高端形象。
技术标签的缺失更是雪上加霜,友商们已通过自研芯片(如vivo蓝晶)、系统(小米澎湃OS)或AI(荣耀YOYO)建立认知,而OPPO近年推出的“马里亚纳”芯片计划无疾而终,只剩哈苏联名支撑影像卖点,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高端市场光靠联名不够,用户需要可持续的技术承诺。”
公关思维:用眼前成本换长远信任
OPPO不妨参考海尔“砸冰箱”的经典案例——若能主动召回问题机型,并对已付费用户补偿,短期成本反而能转化为品牌投资,例如vivo曾在X系列屏幕事件中,为过保用户提供换屏补贴,事后调研显示用户忠诚度反升15%。
更进一步的策略是,将危机转化为品质宣言:公开销毁问题屏幕,并推出“六年质保计划”,这种举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如蔚来电池终身质保)已被验证能有效重塑信任。
总结
绿线门既是考验,也是OPPO证明“本分”价值观的机会,与其让用户猜测,不如以一场坦诚的官宣直面问题,毕竟高端化的核心不仅是技术,更是遭遇问题时,品牌是否仍值得信赖。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