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北地区出现燕子滞留未南飞的异常现象,引发网友关注。

据了解,每年 9 月左右,东北地区的燕子便会陆续南迁,前往温暖地带过冬。但今年,直至 10 月下旬,仍有大量燕子逗留在东北,甚至部分因气温骤降死亡。

对于燕子滞留原因,有人认为今年东北气温骤变,夏天过后直接入冬,燕子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留下;也有人怀疑是地磁紊乱,导致燕子迷失方向;还有人担心这是明年蝗灾的预兆。

知乎答主 @佳人李大花 则认为,今年东北的燕子滞留北方,主要是因为天气节律被打乱

东北网友拍下燕子滞留没南飞,目击者称「已死挺多了,飞不走了」,这些鸟为何滞留北方?该如何安全过冬?

答主:佳人李大花

1300+ 赞同

今年东北的这些燕子「没赶上航班」,主要是因为 天气节律被打乱 。

初秋的时候相对温暖,虫子还有很多,燕子一看「呀,可以再住几天,先不用走」;

随后的强冷空气造成了「断崖式降温+大风」,让依赖飞虫的燕子 找不到食物、体力透支 ,于是出现集体滞留甚至死亡。

地磁扰动 可能「雪上加霜」,但并非主因,更谈不上什么「蝗灾预兆」。

候鸟何时「启程」,主要听「日长」指挥。

日照逐日变短会触发候鸟体内的迁徙激素分泌和「迁飞躁动」行为,这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内在年周期节律。

有人利用自动无线电遥测技术追踪了北美地区五个不同地点的四种鸣禽,探讨天气因素如何影响这些鸟类的「迁徙决策」。

 

研究人员使用 Motus 野生动物追踪系统收 集的数据,结合全球天气模型提供的每小时天气数据,分析了风力条件、大气压力、降水和云量对鸟类离开时间的影响。

研究对象包括在牙买加和巴哈马越冬的美洲林莺和柯特兰林莺, 以及在密歇根、魁北克和新斯科舍省繁殖的柯特兰林莺、斯温森鸫和 黑顶林莺。

我找了找照片,应该是这几种鸟:

研究发现,当过去 24 小时大气压力上升时,鸟类更有可能在当晚「出发」。

大气压力上升通常预示着未来几天会是晴朗天气,这就表明鸟类能够利用气压变化来预测天气状况,从而选择更安全、更节能的迁徙时机。

相比之下,风力、降水和云量仅在个别物种中显示出对出发决策的影响。

有一篇发表于 2024 年 PNAS 的 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鸟类迁徙与春季植被返青现象之间的关系:

 

鸟类迁徙的时间安排主要是按照过去二十年春季植被变绿的平均时间来进行的,而不是根据今年实际的植被和昆虫情况来调整。

研究显示,大部分候鸟物种的迁徙时间与长期平均的植被返青时间关系更密切,而与当年实际的植被状况关系较弱。

所以按道理来说,虽然 2025 年东北的秋天气温偏暖、食物条件不错,但是鸟类应该也不会因此改变它们的迁徙时间表才对。

比「暖秋」影响更大的,应该还是前几天的那场突然降温。

「暖秋」可能会让燕子再流连几天,但是到了该走的时候,燕子应该就会飞走了。

但是,突然的寒潮会促使鸟类立即启动迁徙以寻找更温暖的天气和食物。

可是 这些鸟类的食物——各种虫子,却可能直接在寒潮来临时被冻死或者休眠了 ,鸟类会因食物来源突然消失而饿死。

有人专门研究过与天气相关的迁徙鸟类大规模死亡事件:

1881 年 4 月,路易斯安那海岸遭遇大风,导致成千上万只,至少涵盖 23 个物种的鸟类死亡;

1904 年 3 月,明尼苏达州和爱荷华州的暴风雪造成约 150 万只拉普兰铁爪鹀死亡,其中仅在两个湖面上就发现了 75 万只尸体;

1951 年 5 月,得克萨斯州帕德雷岛海岸的暴雨导致超过 1 万只鸟类被冲上岸,其中一半是木兰莺;

1962 年 5 月,明尼苏达州的雾和雨造成 5500 只 43 个物种的鸟类死亡;

1963 年 4 月,乔治亚湾安大略省的暴雨导致成千上万只白喉带鹀和其他至少 9 个物种死亡;

1976 年 5 月,密歇根州休伦湖的暴雨造成约 20 万只鸟类死亡,涉及松鸦、鸫类和莺类等;

1980 年 4 月,以色列海岸的大风导致超过 1300 只猛禽和其他 12 个物种死亡;

1985 年 4 月,瑞典海岸的浓雾造成超过 2 万只鸟类死亡,主要是秃鼻乌鸦和其他 20 个物种;

1993 年 4 月,路易斯安那海岸的龙卷风和风暴造成了最严重的单次事件,估计有 4 万只 45 个物种的候鸟死亡;

1906 年 10 月,安大略省休伦湖的暴风雪导致超过 1 万只 26 个物种的鸟类死亡;

1928 年 12 月,内华达州的暴风雪造成成千上万只黑颈鸊鷉死亡;

1964 年 10 月,佛罗里达州的低云和暴雨导致超过 4707 只鸟类死亡,涉及 37 个物种,主要是莺类;

1988 年 10 月,瑞典海岸的浓雾造成超过 2 万只鸟类死亡,主要是歌鸫、乌鸫和其他 12 个物种;

1997 年 1 月,犹他州的暴风雪导致 3.5 万只黑颈鸊鷉死亡;

1888 年 5 月,威斯康星州的寒冷天气造成超过 645 只鸟类死亡,主要是 22 个物种的莺类。1907 年 5 月,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的寒冷和降雪导致"数百只"最小姬鹟和多种莺类死亡。1964 年 5 至 6 月,波弗特海的再次结冰导致约 10 万只王绒鸭死亡,约占西加拿大种群的十分之一。

1966 年 4 月,芬兰和瑞典的寒冷和降雪造成成千上万只田凫死亡,当地繁殖种群减少了 30% 至 90%;

1968 年 5 月,芬兰的寒冷和降雪导致超过 3000 只 42 个物种的鸟类死亡;

1974 年 5 月,多个地区报告了严重损失,包括湖曼尼托巴的成千上万只莺类死亡,以及东北海事地区的成千上万只猩红唐纳雀和其他物种死亡;

1996 年 5 月,内布拉斯加州的寒冷和降雨造成成千上万只崖燕死亡,使研究种群减少了约 53%;

1931 年 9 月的中欧寒潮是最严重的事件之一,造成数百万只家燕、毛脚燕和沙燕死亡,有 8.9 万只被收集并空运到意大利释放,但这「可能只是损失总数的一小部分」;

1974 年 10 月,德国和瑞士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数十万只燕科鸟类死亡,有 200 万只活鸟被飞机运往南方。这次事件导致瑞士的毛脚燕种群在次年春天减少了 25% 至 30%;

1986 年 8 月至 11 月,芬兰的寒冷和降雨导致约 2000 只普通雨燕无法离开繁殖地而死亡;

2000 年 10 至 11 月,哈萨克斯坦的寒冷和降雪造成数千只家燕和超过 1000 只沙燕死亡。

所以, 需要迁徙的鸟类本来就是在「玩命」,每年两次的迁徙,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是需要很多的「运气」 ,期待着气候没有大波动,期待着不会中途遇见狂风暴雨……

只能说,谁活着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