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将军一生戎马恍惚,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在他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时,陈毅、粟裕曾多次指定他指挥由三四个纵队编组的兵团的作战行动。在济南战役中,他指挥西方集团攻城作战就是其中的一例,并再次展示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进攻,也进入了第二年。这时候,山东省全境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我军解放。而此时的济南城,虽已似一个处在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但蒋介石仍企图以此作为他在山东支撑残局的一个战略要点,作为他在山东维持统治的依托,以及阻挡我人民解放军军南下的屏障。

中央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于1948年7月中旬,指示华东野战军准备攻取济南,并为济南战役规定了“攻济打援,互相协作”作战方针。8月中旬,中央批准了华东野战军为攻击打援而制定的作战方案,并对战役作战预计的结果作了重要指示。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根据中央军委的一系按照指示,于8月下旬在曲阜召开了纵队以上领导参加的作战会议,与大家一起研究济南战役的具体作战计划。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的指示,分析了敌我情况和双方的作战条件,并对战役指导思想、兵力使用、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在会上,当时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的宋时轮站在战役全局的高度,就如何攻城积极出谋献策,提出了对济南的四面包围,“先打济南城西部,控制飞机场,断敌内外联系,使济南由孤城变为死城”的建议。

宋时轮的建议,得到了粟裕代司令员,以及其他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会议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攻击打援作战的具体计划,并获得了中央军委的批准。计划决定,战役重点选在西部。

在粟裕代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全部参战部队分为两路:一路担任打援兵团,由粟裕亲率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一、第十二等8个半纵队及地方部队,占总兵力的56%左右,约有18万余人,分别部署在运河以东的邹县、滕县和运河以西的巨野县、嘉乡县地区,准备消灭徐州来援之敌;另一路为攻城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指挥6个半纵队,占总兵力的44%左右,约14万余人。攻城兵团又分东、西两个集团。

渤海集团由第九纵队、渤海纵队组成,由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指挥,其任务是首先肃清东郊之据点,创造攻城条件,然后协同西集团攻城。西集团由第十、第三、两广纵队和鲁中南纵队4个团,以及冀鲁豫军区一部组成,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指挥,其主要任务是,首先攻占飞机场,断敌空援,并抓紧一切有利战机夺取商埠,然后与东方集团协商共同攻城。

第十三纵队为战役预备队,战役发起后,向兴隆山、青龙山等地逼近。配属特种兵纵队炮兵和各纵队炮兵的6个团,组成东西两个炮群,分别隶属于东、西两个集团,支援攻城,全战役由粟裕指挥。

从战役的实践来看,宋时轮将军关于“先打济南西部,进而控制飞机场,断敌内外联系,使济南由孤城变为死城”的建议无疑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对夺取战役全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纵队司令员,他能对整个战役作战提出自己的设想,反映了他对战略战役全局的了解,对敌情和地形的洞察分析,对城市攻坚作战战法的熟谙和灵活运用,尤为令人敬佩。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为防守济南,蒋介石以他的名将王耀武为司令官,统帅11万重兵守城,并在日伪原有工事的基础上,依托内城和外城的城垣及城内外的要点,筑成了支撑点式的阵地环形防御体系。

其防御体系由外围防御地带和基本防御地带组成。外围防御地带,分为警戒阵地和主阵地,基本防御地带由商埠阵地、外城阵地、内城核心阵地三线组成。

其部署是:以北起泺口镇,南至马鞍山线为分界线,分为东西两个防区,以整编第七十三师师长曹振铎指挥本师,另加3个旅担任东防区的守备。以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指挥第八十四师、第二师、独立旅、保安第三旅和第八旅、青年教导总队(旅级单位)共8个旅担任西防区的守备。以第十九、第五十七旅为总预备队。

齐河县城由第四保安旅防守,长清县城由1个保安团加1个营防守。济南城垣外围有160多个据点,是济南的屏障。这些据点,与两道城垣阵地互为依托,构成了敌人防御的整体。我军欲攻克济南,首先必须扫清外围。

9月16日夜,济南战役正式发起。为扫清外围,,各个击破敌人,按照华东野战军和攻城兵团首长的统一部署,担任攻城西集团作战指挥的宋司令员,根据敌外围防御地带据点虽多,但纵深长,空隙大的特点,采用穿插迂回,大胆楔入,打开口子,突入纵深,分割围歼的战法。

他亲自指挥两广纵队2个团、第十纵队特务团、野司警卫团共4个团的兵力,由汶上县隐蔽前进,于17日拂晓前,完成对长清县城的四面包围以后,突然发起攻击,并迅速攻克了长清,全歼守敌1400余人。长清被攻克,济南战役旗开得胜,对我方军民鼓舞极大。

山东省《大众日报》,在第一版以大字标题和显著位置作了报道,祝贺我军打响了解放济南的第一炮。在我包围歼灭长清之敌的同时,宋时轮司令员又指挥西集团各纵队,按预定的攻歼目标,以无坚不摧之势,猛烈横扫敌外围据点。

各纵队捷报频传,直至17日,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第八十六团和第八十七团,全歼了从肥城县出来游动的还乡团1000余人。第八十七团还推进到了面对面机场的玉符河边,第十纵队的另2个团也攻克了丰齐庄、匡李庄、膝槐庄、游李庄等敌军阵地。

第三纵队攻占了琵琶山、双庙屯、陡沟桥,鲁中南纵队攻占了崔马庄、双山头。与此同时,东集团也攻克了济南东郊的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要点。我东、西两集团联手攻占济南外围据点,给敌人带来极大震动。

17日晚,王耀武深怕战线过长被我们分割围歼,决定放弃外围防御地带,从而使敌失去了外围的依托和屏障,为我军攻击敌机场和核心防御地带创造了有利条件。

济南机场由敌吴化文所部防守,处于我第十纵队进攻的正面.。蒋介石、王耀武和吴化文之间素有矛盾,为加速战役进程,华东野战军首长决定利用矛盾,争取吴化文战场起义,并为此通过多条渠道,对吴进行了诱导劝说。

济南战役开始后,华东野战军和山东兵团的首长在加强对吴化文政治争取的同时,在战役部署上仍采取坚决攻打的行动。宋时轮司令员积极贯彻华东野战军和山东兵团首长的意思图,为不失时机地攻取机场,在突破敌外围防御地带后,立即周密部署,集中第十纵队和第三纵队的兵力,对机场实施钳形突击。

敌人为防止我军抢占机场,妄图以水阵阻挡我军前进,打开黄河闸门,让黄河水涌入玉符河,使河水猛涨,水面扩展到近2公里,,同时命其第二一一旅以严密的火力封锁河面。

在此关键时刻,为直接加强对部队的指挥,宋时轮将前指转移至玉符河边,他一面派人侦察水情,一面指示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在上游寻找渡河点。根据他的指示,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一个连绕道八里庄上游,从常旗屯敌翼侧出其不意地向敌开火。

接着,全营迅速跟进,敌人以为我军大部队已经过河,一片慌乱。第八十七团趁机而入。此时,宋时轮获悉,玉符河水深只及胸部,他立即抓住时机,命令所有火炮一齐向对岸轰击,掩护第十纵队和第三纵队的部队,在河水涨势再次到来之前,徒涉渡过玉符河,并将王耀武为防吴化文生变,而专门派出的监视团全部歼灭。

我军渡过玉符河后,宋时轮和刘培善政委又电令各部,迅速向机场推进。18日,第十纵队攻占了紧邻机场的杨家庄、大刘家庄、大饮马庄以北地区;第三纵队攻占了仁里庄、玉皇山、簸箕山等地。我炮火已完全控制了飞机场,迫使敌停止了空运。

鲁中南纵队的4个团,也占领了党家庄、岳而庄一带。此时,攻城兵团预备队第十三纵队归西集团指挥。宋时轮即令其以一部分兵力,迅速向石方峪、康而庄推进。

19日,宋时轮指挥第二十八师,以及第三纵队第八师,插至飞机场南端的大杨庄以东地域,第二十九师插至飞机场北端。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以及党的地下工作者大力争取下,面临覆灭命运的吴化文,终于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率3个旅共2万余人举行了战场起义。

根据双方协议,19日17时,宋时轮到机场,代表华东野战军和山东兵团首长,欢迎吴化文起义。18时,吴化文正式宣布起义,撤出防区,向我军移交了阵地。20时,吴化文即率部去黄河以北集结改编。

吴化文起义后,我军占领了机场,不仅彻底切断了敌人的空中退路,而且阻止了敌人的空中机动。而且在敌人的基本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缺口,严重威胁到敌人对整个济南的防守。

许世友将军当时担任攻城司令员,他在《攻克济南》一书中说道:“在我连续突破的打击下,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一五五旅、一六一旅及独立旅,在战场起义。王耀武则始终陷入左防右堵的被动混乱中,完全失去了调整部署与修补工事的时间。”

王耀武后来在回忆录中也说道::“我听到这个情况后,很惊慌也很愤怒,想不到吴化文会来这一手。因而不得不匆忙,缩短阵地,变更部署,这改变了战场的走势。”王耀武的参谋长罗辛里在被俘后说:“吴化文起义后,商埠地区完全暴露了两个旅的正面,因此,商埠地区迅速失守,于是都感到不行了,这个仗非垮不可。”

吴化文率部就行起义,是华东野战军贯彻执行毛主席为我军制定的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原则的结果。而宋时轮等指挥官指挥西方集团对吴化文部坚决实施军事打击,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吴化文率部起义后,宋时轮根据粟裕下达的的“应乘机向商埠及城区猛攻”的指示,立即指挥西集团各纵队向商埠疾进。

商埠,是济南工商业集中的地区,也是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所在地,是王耀武的重点防守区。其外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设有许多明碉暗堡,商埠楼房林立,马路纵横交错。敌人凭借这些楼房组成多层火墙和交叉火网,妄图阻挡我军进攻,以保其外城。

我军的高速度进攻和吴化文起义,严重动摇了王耀武坚守济南的信心,他心乱如麻,焦急不安,遂打算弃城突围,此时,中央军委根据战况的发展,及时电示华东野战军指挥员:王耀武部可能突围,应从各方面布置,勿使漏网。

根据中央的电示,我方立即部署兵力防敌突围,并令攻城兵团迅速向商埠攻击。宋时轮司令员和刘培善政委根据这一命令,为迅速攻下商埠,针对敌人在商埠的兵力部署、阵地构筑、火力配系情况,决心集中4个纵队的兵力,从商埠的北、西、南三方,采取多路突击、分割穿插、逐点围歼的战法,对商埠守敌实施攻击。

他们对攻击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一是电令西集团各纵队,迅速进至集结地域,完成攻击准备。二是采取炮火准备和步兵爆破相结合的手段,压制敌火力和摧毁敌坚固工事。要求攻击发起前,由炮兵实施40分钟的火力准备,炮火急袭停止后,各部队迅速以爆破队(组),对残存的敌阵地上的明碉暗堡进行连续爆破,为步兵扫清前进中的障碍,三是周密组织步炮协同,要求各纵队充分利用我炮火准备和爆破的效果,突破敌阵地,并广泛实施穿插,割裂敌阵地,逐点将其歼灭。

在攻击过程中,炮兵要压制敌炮兵和敌人的反冲击部队。四是对楼群所形成的障碍,步兵应从楼下穿洞而出过,以避免伤亡,提高进攻速度,完成对敌人的穿插分割。

20日黄昏,经过40分钟猛烈的炮火准备,以及连续爆破后,西集各纵队按照宋时轮和刘培善的命令,从南、西、北3个方向,统一时向商埠守敌发起攻击。各纵队实施多路分割穿插,很快打瘫了敌人他们的防御。

第十三纵队和鲁中南纵队由南向东北方向猛攻,迅速切断了城内外守敌的联系,第十纵队由北向南突击,攻占了敌以装甲列车防守的济南火车站,并继续向商埠纵深挺进。

其中一部攻占经一路敌阵地后,迅速向王耀武的司令第二绥靖司令部逼进。另一部直逼外城永镇门,堵死了商埠守敌后撤至城内的道路。第纵队从横贯商埠东西的主要干线:经二路和经三路迅猛向东推进,占领了国民党的山东省党部。

22日12时,第十、第三纵队各一部,协同完成了对敌第二绥靖司令部的包围。

第二绥靖司令部,设在邮电大楼及其附近的几座钢筋水泥厂高楼里,周围有明碉暗堡,院内外工事密布,有1000多个火力点,,组成了严密的火网,并由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一七二团一部担任守备。

为全歼敌人,宋时轮指示,要周密侦察,组织好爆破火力和突击,逐一将敌人分割歼灭。我军担任攻歼任务的部队,根据宋时轮的指示,结合敌人设防情况,在雷英夫、刘竹溪二位副团长的果断指挥下,立即组织突击队,除集中10几门掷弹筒发射炸药包外,还广泛实施人工爆破,迅速突破了敌人严密设防的高大围墙,冲进院子内。

敌人依托所有的障碍物和工事,从楼上和地下投弹、射击,向我军疯狂反扑,并施放毒气弹,双方展开了激战。我军突击队以火箭筒和炸药包,逐一摧毁了敌人的碉堡和工事。敌人龟缩在楼群内,以桌子、板凳、沙发、成袋的面粉,堵住楼梯和走廊,负隅顽抗。

于是,我军与敌展开了逐楼、逐层的争夺战,经过半天战斗,全歼守敌,终于登上了这群坚固楼房各楼的最高层,胜利结束了歼灭商埠顽敌的最后一战。我西集团彻底摧毁了敌人在济南城西的屏障,直逼外城.。与此同时,东方集团也扫清了城外的据点。这时,敌人只能依托两道城墙构筑的阵地苟延残喘了。

济南外城,是指济南的两道城墙之一的外城墙,墙高10余米,,顶宽近3米。国军依托城墙构筑各种工事和障碍物,在城门楼和城墙上筑有许多高堡,并设有电网。

城墙下筑有地堡,城墙中挖有许多射孔,永镇门外有一用砖砌成的独孔桥,桥头筑有两个暗堡,堡前设有鹿砦,在城墙外还挖有宽约5米、深近2米的外壕。壕中布满地雷、铁丝网,并以火力封锁。这样就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阵地,,成为济南守敌基本防御地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不给敌以调整部署之机,9月21日夜,华东野战军首长,电令攻城兵团:要速克济南,要争取主动,尽速全歼守敌。

宋时轮立即向各纵队传达了上述命令,并按照许世友的指示,对攻击作了以下部署::第十三纵队由城西南之永绥门和南门突击,,以1个师置于西南郊山地,准备堵击可能突围之人敌;第十纵队第二十九师由小北门、永镇门突击;第三纵队第八师突击普利门;特种兵纵队炮群和攻城各纵队炮兵,要根据攻城部队的要求,准确地进行压制性射击,密切配合和支援攻城作战;第三纵队之其他部队和鲁中南纵队为预备队。

为使攻击万无一失,宋时轮、刘培善还指示部队,要加强侦察和破障,迅速作好攻城的火力、爆破和突击的组织准备工作。

根据攻城兵团的统一部署,9月22日18时30分,宋时轮指挥西集团所有炮兵以猛烈的炮火,向外城发起轰击,并对城壕、城墙连续爆破,打开通路。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五团组成的永镇门爆破队,下分7个爆破组,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以爆破掩护爆破,炸掉了鹿砦、桥头堡、暗堡,躲过敌人疯狂扫射,连续5次爆破,最后用300斤重的炸药,将永镇门炸塌。

与此同时,第十纵队还炸开了小北门,第三纵队炸开了普利门,第十三纵队在南门炸开了3个口子。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王耀武吹嘘的固若金汤的外城阵地,被宋时轮用炸药攻势迅速瓦解,用炸药破金汤,可谓是宋时轮的高招。顷刻间化成了粉尘土块,和滚滚浓烟一起飞上了天空。

金汤泡汤了,连续爆破奏效后,第十纵队从永镇门突入,第三纵队从普利门助攻成功,第十三纵队也由城西南角永绥门突破了外城。在连续粉碎敌人多次反冲击后,攻城部队像黄河决堤后的股股巨流一齐涌入外城,直向纵深冲击。

至23日上午,我军全歼了敌第二一三旅(欠1个团)和保安第八旅残部,第十纵队和第三纵队密切协同,包围了盘踞在电力公司和面粉公司的敌特务旅。第十三纵队歼灭了由齐鲁大学向内城逃窜的2000余敌人,逼近了内城。至此,敌外城的西部防御阵地,已被我西集团全部占领。

敌人在济南设置的5道防御阵地,已有4道被我军攻破,内城防御敌人被消灭的时间也已经来临了。

济南内城,是敌人最后一个最顽固的堡垒。攻击内城,是宋时轮指挥西集团参加攻城的最后一战,关系着济南战役的最后胜利。

内城,是济南敌人的核心阵地。城墙高12米,厚10至12米。护城河宽5至30米,水深2至5米。王耀武妄图依托这一核心阵地,作最后挣扎。

王耀武判断我军攻占外城后,由于连续作战,部队疲劳,须经3至5天的休整才能进攻内城,遂将内城的3个旅残部进行了整顿,重新部署了兵力,修补了工事,并集中炮火压制、扰乱我军,破坏我攻城准备。蒋介石也派来大批飞机,一面向内城投送粮食,一面对我军占领的市区进行区域性轰炸,给我军攻城造成了极大困难。

为乘胜迅速全歼敌人,减轻敌人对城市的破坏,在我军攻占外城的当天,攻城兵团即决定,于晚18时对内城发起攻击。宋时轮根据攻城兵团首长许世友的指示,立即组织所属各纵队积极做好最后一场攻坚战的准备。

宋时轮对部队的行动作了以下部署::以第十三纵队主力,向城西南的坤顺门突击,其他部队置于梁庄、青龙山、郎茂山之线,防敌向西南突围;以第三纵队由西门突入,以上两个纵队破城后,即向伪省政府攻击前进,扫清内城西部地区之敌。

第十纵队继续围歼电力公司和面粉公司之敌,然后转为攻城预备队,西集团所属的山炮、野炮,迅速到达外城内准备直接进行破坏性射击,榴弹炮转至城外,与东集团炮火协同进行交叉压制射击,支援我军攻城,压制和消灭敌纵深炮兵。

明确任务后,各部队不顾几天来作战的疲劳,积极按照宋司令员和刘政委的指示,紧张而有秩序地展开了攻取内城的各项准备工作。

18时,宋时轮立即按攻城兵团的统一部署,向所属各纵队下达了总攻开始的命令。他首先命令炮兵进行了1个小时的火力准备,随即实施连续爆破。然后,命令各纵队利用炮火准备和爆破的效果,向敌发起多路突击。

但突击遭到了敌人的猛烈抵抗,第十三纵队第一0九团两个连突入内城后,遭敌人连续反击,大部伤亡,突破口被敌人重新占领。第三纵队阵地遭敌炮袭击起火,又遭电力公司守敌侧射,未突破西门。

与此同时,东方集团第九纵队1个连的兵力刚登上城头,因桥被敌摧毁,缺乏后续支援,全部壮烈牺牲。东、西两集团的攻击同时受挫,在这决定胜负的紧急关头,还是坚持打下去,还是中途停下来,成了当时战役指挥上的关键问题。

面对这一严重情况,宋时轮毫不动摇,坚定地执行攻城兵团首长的既定决心,命令各纵队加强阵地上的政治鼓动工作,号召部队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宋时轮指挥部队认真组织好火力、爆破、突击三者的协同和后续部队的跟进,加强粉碎敌反突破、反冲击的准备与指挥。

根据宋司令员的指示,部队经过积极准备,于24日2时25分对内城发起了第二次攻击。在炮兵进行破坏性射击后,第九纵队第七十三团和第十三纵队第一0九团两个主力团从东、西两面同时发起攻击,分别从城东南和城西坤顺门突入内城。

此时,第三纵队在攻西门时又一次受挫,宋时轮立即指示该纵队改由第十三纵队方向突入内城。接着,我东、西两路攻城大军,便按预定目标,沿城内大街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实施合击。

王耀武见失败已成定局,把指挥权交给参谋长罗辛理,自己化装潜逃,残敌更加混乱。天近黄昏时,我军攻占了伪省政府,全歼内城守敌。自25日拂晓至26日,电力公司、面粉公司被围之敌和城西马鞍山、千佛山之残敌,在我第十纵队的有力军事打击,以及强大政治攻势下,也先后全部放下了武器,向我军投降,济南战役至此宣告胜利结束。

宋时轮司令员在济南战役中,作为西集团的指挥员,他胸怀全局,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意图,周密组织协调各纵队的行动,善于抓住关键,实施坚定、灵活的指挥,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英名和业绩,必将与济南战役胜利的历史一起永世长存!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