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北京,马库斯拖着箱子就下了飞机,到机场附近找了家酒店。这家酒店房间看着就不大,进门左右走不了几步,两张床间隔很窄,没什么空处。三个朋友一挤,直播只能靠窗,本子放床上也显得局促。

 

为什么还选这里?不是马库斯抠门,听朋友说他们这一路钱花的不少。机票普通点都要万把块,往返几趟光在路上已经花掉了近三十万。没报销,全都自掏腰包,要省的地方只能从住上抠点了。“200多的酒店,在这种地段,能住下就行”,松松嘀咕着,其他人也没多挑剔。

听说他们这次主要是应邀去央视参加观礼,能被邀请上镜,对外国朋友来说是个不小的事。虽然这次不能到现场跟大家一起,但能出现在采访视频里,也觉得挺有意义。

 

有些细节挺让人觉得意外。办入住的时候,他们开着直播,前台工作人员办手续,大声把房间号喊出来。网友看了觉得咋这么随便,怕泄露隐私。其实这种小型宾馆,管理可能没那么讲究,住店人也图个省事,大部分人也就习惯了。

一早大伙去鸟巢,跟着凤凰卫视的人看了场馆。走了一圈,回来都累瘫了,还没坐热,又得商量接下来的行程。北京这个地段,随便溜达溜达就容易累,酒店离鸟巢也就图个方便。

“这次来北京,又不是头回。”松松和马库斯说,他们之前还带了很多老照片过来。那批照片,700多张,捐了图书馆,是有纪念意义的,网友都记得这件事。大伙其实对马库斯印象不错,觉得他喜欢中国,做事也不声张。

 

关于费用,行程这事儿真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大家看到外国朋友来中国,总觉得人家条件不错,其实出国一趟花的钱不比谁少。机票说起来就很贵,北京的消费也高。松松提一嘴,单程机票都得一万多,“来去几趟,钱都花在路上了”。这回住酒店能省则省,没要求好环境,只想睡个觉。

现场氛围其实很轻松。几个人窝在小屋里,说说笑笑,商量着明天去哪儿,互相递水,还拍了几张合影。虽然条件简陋,他们情绪不低。马库斯说主要是能来中国,就已经很高兴了。朋友之间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嘟囔了几句,大家乐了。

 

他们马上又要参加新的活动了。央视那边说要上台讲一讲,可能还有短视频要录。虽然紧张,但大伙觉得能让父母朋友看一眼自己出现在电视上,好像很值得。

旅途中有些小插曲。比如晚上想订饭,附近没啥好吃的,几个人凑合了一顿。天黑的时候,马库斯还发了条朋友圈,说在中国住的不豪华,但这点经历挺好,“朋友们都挺帮忙,来这里很值。”

再想想这些摆在眼前的真实事儿,大伙都明白,能省省,就当体验生活。有人感慨,外国人来中国,热情很浓,也不见得都住五星级。尤其像马库斯这样自己花钱的,用劲都在路上和行李里。

 

回忆起马库斯捐照片那天,大家站在一起合影,脸上露出来的笑,和现在没什么两样。那种踏实和安静,只有身边的人能体会。后来,网友们还在网上看到那批老照片,说是“珍贵”,其实珍贵的,是走南闯北还能凑在一起喝杯茶的心情。

临走前一天,大伙在酒店大厅等车时,马库斯又跟朋友一起翻照片。他说这些照片背后还有很多故事,只是没讲出来。这次来北京行程赶,为了不能耽误后面的活动,只能住得简单些,不算遗憾。

楼下的人流还在走动,北京的夜色里,三个人在窗边拍了最后一张合照。马库斯没说太多,收拾行李时动作很慢,看得出来,他对这趟旅途还有点留恋。朋友们也没多问,知道对方还会再来。

明天的活动还没开始,他们互相道了声“早点休息”。外面车水马龙,屋里灯光暖黄。心里想着花了多少,也有点不舍,但更多是觉得跟朋友一起经历了这些,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