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作息还是假期的作息,时间却成了工作的时间。
一边打开电脑登录工作邮箱,一边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短视频或游戏;
一边计划着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不适,一边怀念着假期里放纵自由的生活……
开工一周了,你的假期综合症还未破解?
“假期综合症”究竟是何方妖孽?竟如此让人欲罢不能!
什么是假期综合症
假期综合症又称“节后综合症”,指人们在度过长假期后出现的生理或心理问题,通常由假期内奔波劳累、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假期后学习、工作压力大,思念家人等多因素导致。
在临床上,假期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指人们结束自由自在的休假时光,重新回归工作岗位或学习生活时,由于不适应而出现的效率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情感压抑,甚至失眠郁闷等一系列现象。
假期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失眠紊乱,精神萎靡
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代谢紊乱,消化不良
长假期间胡吃海喝,由于身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或热量高食物,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腹泻或便秘。
●退潮忧郁症
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恐惧上班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开始上班时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
功能医学教你应对假期综合症
“假期综合症”其实是一种“现实性焦虑”。“假期结束”像是一个针对快乐系统的“危险警报”,越是接近,警报声就越响亮。
这个报案装置源于我们的快乐本能。肆意的玩耍,自在的做事,情绪的宣泄都是“快乐本能”的需要,它平衡着我们的“超我要求”,让我们的生活张弛有度。
但是随着日益紧张的社会竞争,这个需要越来越变成一种奢望。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菜鸟,江湖老炮,人人都被压力武装成一节高速列车上的车厢,看着井然有序地在轨道上奔驰,但框架内的零件早已是破败不堪了。
通过积极调整,很多人的症状会自动消失的,无须过度担心。
●早作准备,松弛有度
人们在假期期间,生活作息和平时差别较大,亲朋好友聚餐娱乐,很容易便开始“放纵”自己。下次假期结束前,应该预留一两天,用来恢复精力和体能,并安排上班该做的事项。
●心理暗示,调节情绪
很多人习惯沉迷消极情绪,“放个假我成了小废物了”、“只想继续休假”、“没有干劲,下次小长假是什么时候”......其实,越是这样越找不回状态。
节后如果意志消沉,不妨尝试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一定可以调整好状态的”
“先从简单的开始做”
“每天恢复一个好习惯”
我们的身体是很聪明的,你和它说什么,它就会反馈什么,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产生积极的情绪、进而采取积极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做好节后规划,缓解焦虑情绪
节假日后,面对工作很多人会焦虑、烦躁、不安、提不起干劲......
但是,如果能梳理清楚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整理罗列、一目了然,这样就能有效缓解节后面临一堆事务的不适感和无序感,增加我们对工作的掌控感,能帮助我们尽快回归正常的工作状态。
●规律作息,给睡眠“充电”
早睡早起,调整作息时间,逐渐恢复到正常工作所需的睡眠和觉醒时间,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为了提升睡眠质量,睡前听一段舒缓的音乐。
☞睡前要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会产生蓝光,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促进睡眠的激素),进而导致入睡困难。
●调整饮食,减糖减油
假期结束,肠胃在推杯换盏、山珍海味的“助力”下不堪重负,这时候可以通过清淡饮食来为肠胃减减负。
☞适量饮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及胃肠蠕动,缓解肠道反应。
☞吃些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如菠菜、萝卜、山药、小米、山楂等。
☞用水果、坚果、奶制品等代替部分甜点和膨化食品。
☞在复工初期,可以适当增加碳水摄入量,粗细搭配,因为对于脑力劳动者而言,碳水能从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节奏。
●适当运动,减轻疲劳
运动可以使人体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改善机体免疫力,帮助人们消除疲劳。相关专家指出,运动能使人放松且感到快乐,从而减少负面情绪。
☞慢跑、游泳、健步走、羽毛球等有氧运动都有助于缓解压力。
☞30至45分钟的净运动时间中,有氧运动和拉伸运动的组合,会提升睡眠质量,抗疲劳。
☞围棋、桥牌等智力运动能让人心境平稳。
通过以上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假期综合症,但如果相关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路还很长,梦还很远!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加油!
借用媒体的一段话:
新的征程已拉开帷幕,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那些还没到达的远方,都在等待你动身前往!
请接收这份摆脱假期综合症的指南,赶紧调整好状态,迎接工作和生活,和假期综合症说“bye bye”吧!
- End -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