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历史沿袭千年,中间产生过许许多多的朝代,但一切都随着新时代的开辟而没入历史长河之中。也许那个朝代曾经鼎盛一时,也许那个朝代曾经国泰民安,但任谁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我们无法更正历史,只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现在和将来做好打算。
避免像《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所言,重蹈覆辙。
虽然这几千的历史都已成过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缅怀,朝代更迭乃是历史亘古不变的道理,区别只在于,哪一个朝代能够留存更久,哪一个朝代能够给后世留下更多的影响?
一:老人鉴定金碗
既然中华传承了千年之久,那么肯定会留下这些过去历史的见证者,或为史籍,或为那个时代的产物,总而言之,总会留下这些朝代存在的痕迹。
这些痕迹在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基本上所剩无几了,因为人的存在总会对其造成过多的干预,而真正能够留存下来的痕迹,多半是在常人无法触及的地下,即古人的墓葬。
而自古以来就有中原之称的河南,基本上到处都埋葬着古人的棺椁。也许你随便走到一个河南的乡下,都会发现这是曾经某位古代名人的故乡。自古以来作为中原大地的河南,自然不会缺少古物的出现,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在河南发生的故事。
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一位老人走进河南省文物鉴定局,虽然样貌普通,但伸手掏出便是一件金碗,这直接吸引了在座的各位专家。而这位老人此行的目的,便是希望专家们能够对这个金碗进行整体的鉴定,从真假到具体的年代能给出一个答案。
二:金碗身份确定
明白的老人的意思之后,专家开始端详起这件金碗,一边看一边询问老人这只金碗的来历。《警世通言》曾写道:"
和盘托出;献于王孙。
"只见老人也将这只金碗的来历一五一十道出,说是从他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具体到哪一代就不太清楚了,因此也无从查证真伪,这才想要从专家这里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而
专家们经过一番查看和翻阅奠基,根据金碗上刻着的"宣统御制"几个大字,确认这只金碗乃是大清宣统年间所制,极有可能是我国最后一任封建统治皇帝溥仪的用品。
当专家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也是有些诧异,因为这种皇室用品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位老农的家里?最后专家经过一番思考也终于释然了,因为这一切都跟溥仪有关。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时候朝代更迭犹如家常便饭,而每一个朝代的兴起意味着一代霸主崛起,同时也意味着一代君主陨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一代霸主将享受荣华富贵与万人敬仰,而那位落寞的前朝君主无论如何都会成为历史骂名的背负者。正如《题战史》所书:"成
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三:金碗真正的来历
回看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位末代皇帝都经历着悲惨的人生,就拿唐朝的末代皇帝李煜来说,他早年被中央所忌,于是被迫远离了权利中心。后来又经历了朱温造反,当时他被朱温所挟,年仅13岁成为傀儡皇帝
。三年后逐渐控制住权力的朱温将其囚禁,一年后又被当成眼中钉毒杀,于此结束其悲惨的一生。历数过往中商纣王、宋徽宗以及隋炀帝,无不是最后一个承担悲惨命运的末代帝王。
而溥仪身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帝王,本身也是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在他之前,慈禧垂帘听政,做着各种危国害民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她个人的私欲。溥仪尚且只有三岁,就被其立为皇帝,成为她的傀儡。而后的历史我们也都清楚,中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而尚在幼年的溥仪也许是在国家的日渐飘摇中失去安全感,偷偷变卖宫中的宝贝,为其将来做打算。
而这位老农手中的金碗可能就是当初被溥仪所变卖的上千件宫中之物之一吧。此时专家们建议老人将金碗上交,这样就能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了。
可老人说这是自己的传家宝,要传给后代,所以不愿意上交。
结语
专家们见劝说没用,也只好为其颁发身份证明,并登记此碗,最后还是任由老农将金碗再次带回自己的家中,顺便对老人警告道,这是文物,切不可进行交易,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后汉书·窦武传》
《警世通言》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