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是不跳了,我就想让她回来读书,现在文化课都落下太多了。” 面对镜头,全红婵妈妈擦着眼泪说出这句话,语气里满是心疼。作为奥运冠军的母亲,她不盼女儿再拿多少金牌,只牵挂孩子的身体和学业 —— 那个在跳台上 “水花消失术” 震惊世界的姑娘,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事情源于最近外界对全红婵的热议。有网友发现全红婵似乎比以前胖了些,便猜测她可能要退役。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找到全红婵妈妈,没想到却引出了一段让人揪心的对话。“她没跟我们说过退役的事,我们也没敢问。” 全红婵妈妈坐在自家客厅的木沙发上,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说起女儿时眼神软下来,“但她现在身体确实不太好,身上贴的全是膏药,看着就痛,我这当妈的心里也不好受。”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广东队教练何威仪之前就透露过,全红婵每次训练前都得先敷冰,大家看着她在跳台上轻松完成动作,其实她是带着伤在拼。胫骨、踝关节的旧伤反复,身上贴满肌贴才能坚持比赛,“每天疼得受不了,可她从来没说过一句放弃。”
全红婵妈妈说,女儿从小就一门心思练跳水,文化课早就跟不上了。“她天天泡在训练馆里,哪有时间看书?现在虽然进了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可训练一忙,学业还是受影响。” 在妈妈眼里,全红婵首先是个孩子,其次才是奥运冠军,“我不要求她非得拿多少冠军,做好自己就行,没必要那么拼。”面对记者 “觉得女儿胖吗” 的玩笑话,全红婵妈妈忍不住笑了:“我没觉得她胖啊,反而觉得她还小个呢!跟她哥哥姐姐比,看着就像没长开一样。” 她还透露,自己从来没问过女儿的身高体重,“孩子在我眼里永远是小孩,胖点瘦点都没关系,健康就好。”
全红婵爸爸的想法也和妻子一样:“胖不胖的我不清楚,也没在意过,只有她自己知道身体的情况。” 夫妻俩养育了 5 个孩子,一直秉持着 “靠自己把握” 的教育理念,“我常跟孩子们说,路是自己选的,只要不做坏事,想做什么就去做。”
全红婵妈妈还提到,经常在网上看到别人发女儿的视频,有夸的也有议论的,但她从不在意:“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也不懂这些,只要孩子好好的就行。” 可一说起女儿的伤病和学业,她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国家怎么安排我们听国家的,但作为妈妈,我就希望她要是退役了,能安安心心补补文化课,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这话传到网上,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有网友说:“全妈妈太实在了!比起金牌,孩子的健康和未来更重要。” 还有人回忆起全红婵夺冠后的采访:“当时她说想给妈妈治病,这么孝顺的孩子,就该被好好疼惜。” 也有理性的声音:“运动员的黄金期很短,提前规划未来很有必要,希望全红婵能兼顾好训练和学业。”
其实了解全红婵的人都知道,她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从 7 岁开始练跳水,每天重复上千次的起跳、入水,身上的伤就没断过。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时,她才 14 岁,还是个需要妈妈操心的孩子。如今几年过去,她在赛场上越来越成熟,可在父母眼里,她依旧是那个需要被呵护的小女儿。
全红婵妈妈说,家里条件不算好,五个孩子全靠夫妻俩打拼养活,“但我们从来没让孩子受过委屈,她喜欢跳水,我们就全力支持。” 现在女儿有了成绩,夫妻俩也没飘,“还是跟以前一样过日子,希望她别被外界的声音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
对于全红婵未来的选择,妈妈表示会尊重女儿的决定:“她要是还能跳,就继续跳;要是想退役了,就回来读书,我们都支持她。” 在这位普通母亲的心里,女儿的快乐和健康,比任何荣誉都重要。
全红婵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奥运冠军光环背后的真实与温暖。她不是天生的 “跳水机器”,而是一个会受伤、会想家、需要补文化课的普通女孩。全红婵妈妈的心声,也让我们明白,每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牵挂不已的家庭。
希望外界能多给全红婵一些空间,少些对她体重、退役的过度猜测,多些对她身体和未来的关注。毕竟,无论是在跳台上继续绽放,还是退役后回归校园,只要是全红婵自己的选择,都值得被祝福。而全红婵妈妈那句 “希望她补文化课” 的简单心愿,也让我们看到了最朴素的母爱 —— 无关名利,只关孩子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