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纽约寒冬中,一位61岁的中国企业家正对照着iPad笨拙地炖着红烧肉。

当他将成品端到31岁的田朴珺面前时,这位女演员兴奋地发微博:“终于吃到笨笨的红烧肉了!”

 

这条看似平常的微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中国商界和娱乐界激起千层浪。

谁也没想到,这块红烧肉竟会成为价值千亿的万科帝国权力更迭的 前奏。

从铁路技术员到玉米贩子

1977年的广州铁路局,26岁的王石端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内心却躁动不安。兰州交通大学排水专业毕业的他,不甘心一辈子与管道打交道。

转折点来自一桩婚姻。

 

王石父亲的老战友王宁时任广东政FA系统领导,两家频繁往来中,王石与王宁三女儿王江穗情投意合。

结婚第二年,女儿诞生,王石的人生驶入快车道。

1980年,王石顺利考入广东省外经委,恰逢深圳特区成立。

三年后,32岁的他主动请缨前往深圳这片热土。当时的深圳还是个“大工地”,却蕴藏着无限商机。

王石敏锐地发现,深圳两大饲料厂需要的玉米,竟是从北方运到香港再转销深圳。

“为什么不能直接运输?”这个问题成了他商业生涯的第一个突破口。

 

借助体制内资源,王石联系广东省海运局和大连供应商,做起了玉米中间商生意。

几个月内狂赚40万元,相当于当时普通公务员上千年的工资。

然而商场如战场,香港媒体一则“鸡饲料含致癌物”的报道让王石库存的30吨玉米瞬间贬值,最终亏损110万。

妻子王江穗没有责备,反而端上一碗热汤面安慰丈夫。

命运发生很快反转。

 

香港媒体澄清报道有误,王石不仅挽回损失,还净赚300多万。这笔相当于现在1.8亿的巨款,成了万科帝国的第一桶金。(张溥杰)

万科崛起:从杂货铺到地产巨头

1984年,“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立,这就是万科的前身。

用王石自己的话说,早期万科“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都涉及了”——从进口仪器到服装厂、饮料厂,业务五花八门。

真正的转折点在1988年,万科进军房地产行业。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政商关系,仅用三年时间,万科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王石被誉为“中国地产教父”。

然而成功背后,王石的婚姻却亮起红灯。

好友冯仑透露,王石被禁止参加晚间应酬,这对向往自由的企业家而言无异于枷锁。

王石开始寄情于登山。

1999年,48岁的他登上第一座雪山玉珠峰,此后四年间征服20多座高峰。

2003年5月22日,52岁的王石站在珠穆朗玛峰顶,却对记者说出意味深长的话:“登山者往往是因为不满现状,通过登山寻求某种心灵上的解脱。”

 

登顶珠峰后,他给妻子打电话深情告白:“我会珍惜我们的家庭,与你一起登上人生的顶峰!”然而,这个承诺在不久后显得格外讽刺。

相遇田朴珺:长江商学院与古巴之旅

就在王石攀登珠峰的2003年,22岁的田朴珺的人生也迎来转折。

从中戏退学的她接到导演王晶的邀请赴港发展,但即便在《韩城攻略》中以低胸装抢镜,与梁家辉演激情戏,依然未能走红。

 

2006年,田朴珺回归内地,报读长江商学院EMBA,这里并非如外界传闻是她与王石初遇之地。

2007年,她还在公开场合狂热亲吻球星罗伯特·巴乔并送上表白信。

 

真正的红娘是地产大佬冯仑。

尽管他曾警告“民营企业家追女明星,公司就离死亡不远了”,但2008年初,他组织的旅行团却让王石和田朴珺“确认了眼神”。

2008年4月25日,田朴珺首次公开提及王石:“王石是‘男人中的男人’,深知如何在得失间作选择。”

此时两人的关系已非同寻常。(张溥杰)

危机四伏:捐款门与社会舆论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成为王石商业生涯的滑铁卢。

 

万科捐赠200万元引发公众不满,而王石“企业捐200万是合适的”、“普通员工限捐10元”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

一时间,“虽然登上珠峰,但是你的高度还没有坟头高!”的批评席卷网络。万科股价暴跌8.66%,王石从“地产教父”变成众矢之的。

被迫公开道歉后,万科董事会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对王石的博客设置过滤系统。

这一系列事件,为王石日后离开万科埋下伏笔。

线上失声的王石,线下却与田朴珺越走越近。

 

2008年10月,两人同游古巴;次年又共赴台湾、新西兰和巴西。30岁的年龄差,未能阻挡两颗心的靠近。

纽约情缘:红烧肉与离婚风波

2011年,60岁的王石赴哈佛游学,30岁的田朴珺也巧合地来到纽约进修。

田朴珺后来在专栏中描述,王石连续五天请她吃饭,前三顿都“忘带钱包”,直到第五天才表白。

2012年1月的红烧肉微博,是田朴珺的第一次公开试探。10月,她转发星座微博并@王石,暗示水瓶座(王石)与双鱼座(自己)的契合度。

 

当月23日,媒体曝光恋情,长江商学院被戏称为“小三介绍所”,其logo被调侃“横竖都是三”。

面对舆论风暴,田朴珺展现惊人淡定:“都是浮云,习惯就好。”

而此时,王石向结婚多年的妻子王江穗提出离婚。

值得玩味的是,2013年8月王宁去世时,王石仍以女婿身份献花圈,挽带上写着“亲爱的爸爸”。

 

身份转变:从“王的女人”到“田的男人”

恋情公开后,田朴珺迅速从十八线演员跃升为《中国合伙人》制片人,并开设“闺密专栏”。

她称陈可辛为“男闺蜜”,却遭吴君如回怼:“反正我知道他的心(和财产)归me!”

在写到创业家褚时健时,配发的合影引来褚老直言:“非我所愿,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

 

连续碰壁的田朴珺开始强调独立女性人设,出版《习惯就好》并宣称“想让王成为田的男人”。她巧妙解读:“田字里横竖都是一个王,我应该做得比他多才对!”

2015年,64岁的王石公开称田朴珺为“我媳妇”,似乎感情稳固。但商海暗流涌动,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权力更迭:万科股权之争与黯然出局

2015年12月,宝能系强势收购万科股份,王石在董事会上公开宣战。田朴珺发文“好人必须赢,坏蛋必须死”,将商业斗争道德化。

 

历经一年半的激烈博弈,王石最终黯然离开他一手创建的万科。

此时,田朴珺面临抉择:离开,坐实“为名利”的质疑;留下,面对失去光环的王石。

她选择留下,并发文“没事,老王,我养你!”——这句话既是对恋人的支持,也是对舆论的回击。

 

冯仑的预言成真了:王石认识田朴珺后,经历了捐款门和股权之争两场重大危机。

尽管无直接证据表明田朴珺与这些事件有关,但时间点的巧合令人玩味。

人生下半场

退出万科后,王石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偶尔在微博分享花花草草。

2018年10月,67岁的他在纽约获“亚洲创变者”环保奖,感言中首次公开致谢:“谢谢我的老婆田朴珺。”

 

回顾王石的大起大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家的成长与失落,更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从依靠体制资源到自由市场竞争,从传统婚姻观念到现代情感关系,王石的每一步都踩在中国社会变革的节点上。

田朴珺曾问王石:“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

王石回答:“你是一个难以驯服的动物。”

这句话,或许也是王石内心的自我写照。

 

2019年,68岁的王石和38岁的田朴珺携手出席活动,两人神色从容。历经商海沉浮和舆论风暴,他们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那个曾经征服珠峰的男人,最终在情感的港湾找到了归宿;那个曾被质疑“靠男人”的女子,用陪伴证明了情比金坚。

王石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山峰不止一座,真正的强者既能征服高峰,也能坦然面对低谷。在商业与情感的双重考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前行的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