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教育部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一组数据迅速冲上热搜: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仅为25.33万所,较上年减少2.11万所,同比下降7.69%。更令人震惊的是,全国在园幼儿人数连续两年暴跌,合计减少超过1000万人,堪称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的最大规模收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地域分布看,关停潮并非均匀发生。东北、中部部分地区以及乡镇农村成为幼儿园关停的“重灾区”,而一线城市部分区域也出现民办幼儿园转型甚至退出现象。例如河北某县一年内关闭17所村级幼儿园,江苏某区8所民办园因生源不足宣布合并。

图片来自网络
1. 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出生人口自2016年1883万的峰值持续下滑,2023年已降至902万人。七年间几近“腰斩”,直接导致适龄幼儿总量锐减。
2. “小班小园”政策推进契机:
幼儿减少客观上为学前教育优化提供了空间。2022-2023年,全国幼儿园平均班额从26.32人降至25.38人,“小班化”教学正逐步成为现实。教育部多次提出“推进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班额下降有助于提升保育质量。
3. 民办幼儿园生存压力加剧:
随着普惠园政策推广和公办园扩招,民办幼儿园面临成本高、收费受限、生源萎缩的三重挤压。2024年关停的2万余所幼儿园中,超65%为民办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前教育资源调整是人口变动的必然反应。下一步将引导各地科学配置资源:
· 支持闲置园所转型为托育中心、社区儿童活动场所;
· 推动中小学与幼儿园衔接利用,应对后续初高中学位需求高峰;
· 严控新增幼儿园数量,重点提升存量园品质。”
同时,教育部预警:“小学入学人口见顶意味着未来5-10年,中学阶段将迎来密集入学高峰,需提前规划师资与校舍建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育大变局,我们如何应对?
幼儿园关停潮仅是开始——随着人口波动传导至中学、大学,未来教育生态将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更多学校可能面临合并、转型甚至退出,而“小班教学”“个性化培养”或将成为新常态。
你怎么看?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