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中这样近乎完美的丈夫,现实实在是凤毛麟角

《82年生的金智英》中这样近乎完美的丈夫,现实实在是凤毛麟角

母职惩罚、职场歧视和天花板、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习以为常的无数细节、大环境里的不友好甚至恶意……

01

父亲给姐妹俩送笔记本,却给弟弟送钢笔;被男性性骚扰,公交车上的好心阿姨都能做到下车帮忙,爸爸却只会说衣服穿得体些、裙子不要太短、别随便见谁都笑,因为“没有避开就是你的责任”;职场上有性别歧视、性骚扰;结婚后要当懂事的儿媳、贤惠的妻子、坚强的妈妈。

电影里的智英还有好心的领导同事、温柔体贴的丈夫、关心自己的妈妈和懂事的姐弟,那现实生活中的智英们呢?给自己一些劝诫:看到需要帮助的女孩和手忙脚乱的妈妈要记得上前;如果还没做好接受这些婚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别匆忙进入婚姻;如果做不到基本的公平,就不要生二孩。

希望所有的女性受到尊重,更希望所有的女性能够坚持自我。只是我们要清楚,或许上述条件中缺少了任意一个,金智英都很难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特别是像郑大贤这样的近乎完美的丈夫实在是凤毛麟角,太难得了。

我们这些稍有觉悟的、在男权社会中成长并生活的女性都会感同身受,同时羡慕影片中被温和化的女主日常。职场无声地限制在自己半公开的提拔最终却被男同事顶替而浮出冰面,看到事业成功的女性譬如金组长被公开羞辱,更觉悲戚愤懑。

02

被骚扰的女主面对赶来救援的父亲只配被训斥、似乎犯错的是自己,因为选择的补习班距离太远、服饰不当校服裙子短了点,但这些永远不会在男生的考虑范畴。况且是谁把女生校服设计成裙装的呢?女生自己吗?

当然,我还算是幸运的,毕竟从生活环境上,我是独生女被呵护着长大、夫家尊重并帮衬着,但女主数次的角色附体都依然让我泪目,毕竟社会对我的双重审视与要求一分未减。电影中可以看出,造成韩国女性处境艰辛这种社会问题非一日之功。如何处理男女平等问题应该成为不亚于发展经济的国家性课题。

男女平等仅仅体现于机会均等是过于肤浅的处理方式。而如何让男性和女性都能在这个社会中寻求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并拥有选择的权利,且在基础教育和社会风气中引导提倡尊重和谦卑才是看完电影的有所触动的我们应该真正意识到今天的我们是有所欠缺的。

金智英的情况已经算好的了,相比之下《坡道上的家》所表达的女性歧视也更让人痛心。男女平等不单单是社会问题,它是一个历史问题。从人类起源到现在,经历过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所以男性也经历过“性别歧视”。

03

女主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忧伤的底色,可是一旦拥有活力也很鲜明。可惜女主的家庭还是过于理想,姐姐是个坚定的女权,母亲因为一定程度上的“共情”得以全身心地支持女儿,甚至“同情”。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父亲的形象就显得不那么好,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得知小智英被尾随后的几句话丝毫没有温情和力量。这样的电影值得大力推崇,会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战胜比别人更多的困难,去创作、书写、呐喊。

感觉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没有太大的高潮起伏,就是让人从心底无奈和哀伤。而这个电影真正的可悲就在于,金智英已经比很大一部分女性幸运了,她有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可她仍得了病。

一部分人会不理解,觉得她已经够幸福了。或许这才是这个电影想批判的,什么时候人们会不再用“嫁得好”来评价一个女性,会理解女性的世界不只有爱情和家庭,她们也可以有事业,也可以有野心……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和朋友分享了很多我的第一时间感想,回看一遍发现想说的只有问问自己,是不是能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

谁的人生能靠别人支撑走下来呢?即使电影的男主角所做的超过了大部分男人做的,但是依然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对所谓的伴侣抱有生活支柱的期待吧,做好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才能最大程度地活得自在。

人需要去了解在现实物质和利益当中,生命存在的真正含义。当你懂得这一份真正含义的时候,没有东西能伤害到你。唯一能伤害到你的只有你自己,是人的价值观所在立足点的基础伤害了其生命本身,又或者以恐惧禁锢了自己的灵魂。这些都让人丧失了对生命认知的能力。而他人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事件的参照物和诱发点。

人生就是一段深陷泥潭的自我救赎之路,人们挣扎着向上爬,最后却越陷越深,我自知挣脱无用,便选择淹死在这泥潭之中。影片结尾也并没有给予金智英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是无力的,便强行上价值。

《82年生的金智英》中这样近乎完美的丈夫,现实实在是凤毛麟角

《82年生的金智英》中这样近乎完美的丈夫,现实实在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