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发布时评文章,点名新能源车恶性降价。
文章指出,低水平的“内卷式”竞争,则会导致多输结局。恶性降价、地方保护,让部分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利润大跌,一些项目资金链断裂,让车主陷入维保难。
第一感觉是新能源车大幅度降价,陷入价格大战,购买者会受益,消费者会欢呼雀跃,购买者会越来越多,数量会大幅增长,然而仔细考虑考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的降价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让利,想想看,他们肯降低成本,车辆减配,服务放水,消费者从长期效益来看得不偿失,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各个环节都是健康的,突然间恶性竞争,恶性降价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是我的话绝不会为了贪图一时的便宜,而把后续的长期利益不加考虑。这种形势下我会等等看,不会盲目入手,因为你买个烫手的山芋在手里啊。您觉得呢?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