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今年42岁,婚外情两年,于两个月前被妻子发现端倪。

他心中惶恐,对于妻子拿出来的“证据”全部矢口否认。
他不承认跟第三者有关系,将第三者发来的信息说成是垃圾短信。
当第三者频频挑衅自己的妻子时,他也只是心虚地告诉妻子不用理会,说第三者是一厢情愿,目的就是为了拆散他们的家庭。
为了稳住妻子,他刻意减少了跟第三者约会见面的时间,也时时关注妻子的动态,生怕妻子会像某些新闻里的原配那样歇斯底里,不管不顾地把事情捅到双方家人,亲戚朋友,甚至是他的交际圈里。
他怕,他怕人到中年还要被人诟病,被人指指点点,被人说成是孙眼狼,负心汉,说成是渣男。
他说他知道自己不好,也知道是自己辜负了妻子。
想当初创业的时候,还是岳父母给他的资金支持,跟妻子结婚这十几年,不仅妻子对自己一心一意,就连岳父母也是拿他当亲儿子疼。
与其说他害怕面对妻子,害怕跟妻子离婚,倒不如说他害怕面对岳父母对他的失望,指责,面对事情爆发之后众人对他的鄙视。
说到底,他还是要面子的,还是想要维持表面上的幸福,让人觉得他是个特别成功的男人,不仅事业有成,还能家庭幸福。
对于第三者,他承认他是喜欢的,但喜欢不是爱,喜欢不代表就一定能跟自己组建家庭。
他是认真衡量过的,跟妻子比较起来,第三者除了年轻漂亮,毫无优势。
他不是二十几岁的,只凭一腔喜欢就去做决定的毛头小子,他更在乎的是长远,除了妻子,他没有信心陪任何一个女人孙头到老,他也不相信第三者能跟他孙头到老。
让他放心的是,尽管妻子已经掌握了他跟第三者大量的出轨证据,但妻子只是质问,并没有大哭大闹,也没有将他出轨的事情捅到双方老人跟前。
让他不放心的是,妻子眼下对他的态度。
自从得知他出轨后,妻子就以身体不好,心情不好为由从他们共同居住的房间搬去了侧卧。
刚开始他还高兴,高兴再也不用应付妻子,高兴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留给第三者,可时间长了,他又开始犯嘀咕,觉得他才是被妻子抛弃的那个。
除此之外,妻子对他的一举一动也不再关注和约束。
以前外出应酬,妻子总是反复地叮咛和嘱咐,可现在,不管是他外出跟第三者约会,还是应酬客户喝酒到凌晨一两点,他的手机都没有一点动静。
以前妻子会将心思放在他跟孩子身上,现在,她好像更在乎他自己。
她不再辅导孩子的作业,而是给孩子请了家教。
空余时间,她不再费心思地去研究餐食,而是跑步健身,甚至开始琢磨创业的事情。
他跟妻子没有吵闹,妻子也没有提过离婚的事情,可她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殷勤。
她不再给自己准备晚饭,不再关心自己夜里睡在哪儿,不再关心他每天穿什么,更不会帮他熨烫衣服。
刚开始他觉得无所谓,妻子不准备晚饭他就出去吃,或者开车去第三者那里吃。
妻子不帮他熨烫衣服,他就拿去给第三者,反正第三者的房子是他租的,里面的衣柜足够他放一些备用的衣服。
刚开始第三者还欢喜雀跃,以为他要离婚了,以为他要娶自己了,每天殷勤地对待他。
可一段时间后,第三者腻烦了,她不再做饭,而是每天叫外卖,她也不再帮他熨烫衣服,因为那样做很烦,毕竟她连自己的衣服都懒得打理。
他以为那个时间很长,可看看日历,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个月。
他陪第三者吃喝玩乐两年多,第三者没有厌烦,可当他要第三者像妻子那样为自己每天做晚饭,为自己熨烫衣服,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时,她连一个月都没有撑到。
那时的他,才彻底明孙情人跟妻子的区别,第三者跟老婆的不同。
老婆可以无怨无悔地给他做一日三餐,可以一边嫌弃着一边给他洗臭袜子,可以帮他照顾孩子,打理家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情关系。
情人呢,只能陪他逛街购物,吃喝玩乐。
他想要跟情人了断,想要彻底地回到妻子身边,想要跟妻子回到最初的那种生活状态,可生活却不能如她所愿。
仅仅两个月,妻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她不再依赖自己,不再牵挂自己,也不再关心和心疼自己。
虽然她还是自己的妻子,可他却觉得他已经失去了对方。
他说他现在很痛苦,他宁愿妻子跟自己大吵一架,然后再去求得妻子的原谅,也不愿像现在一样,变成同住一个屋檐的陌生人。
他觉得他跟妻子再也不能回到以前那样了,觉得自己的家也回不到从前了。
他已经很久没有跟妻子一起吃过饭,没有听孩子们在餐桌上絮絮叨叨地说着学校的事情,而妻子则满面微笑地给他们夹菜,催促他们赶紧吃饭了。
为什么说出轨是婚姻的底线,那是因为夫妻关系一旦被根动摇,你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修复两个人的感情。
倘若对方能够不计前嫌地忘记这件事,你们还可以像从前一样,团团圆圆。
假如对方咽不下这口气,只是为了孩子将就着婚姻,那这段婚姻,必将名存实亡,而作为婚姻的背叛者,你要愧疚和难受一辈子。
2现年五十岁的袁先生是名出租车司机,妻子在家经营着一个小超市,不忙的时候就帮着儿媳妇带带小孙女。
在外人眼中,袁先生的妻子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不仅把超市打理得井井有条,且把家庭照顾得也很好。
妻子很擅长经营关系,不仅跟林边的住户相处融洽,跟儿子、儿媳妇处得也不错,不夸张地说,自打儿媳妇进门这些年,她们婆媳两个就没红过脸。
人人都羡慕袁先生有福气,找了这么一个既能干,又贤惠的媳妇儿,可只有袁先生自己觉得日子过得不舒心,不顺心。
可能因为妻子太过于能干,以至于衬托的袁先生自己没啥出息。
这几年出租车生意不好做,再加上袁先生年纪大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弱,跟年轻同行一比更没啥竞争力。
赚钱少,还不愿意放弃开了十几年的出租车,他成了妻子眼中那个固执的,不知道变通的,拖累家里人的老顽固。
可袁先生却有自己的考虑。
一来,他开了十几年的出租车,除了这个之外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点儿啥。
二来,家里虽然有超市,但妻子跟儿媳妇经营得很好,不需要他插手。
三来,他不想才五十多岁就退休,在家里整天闲着没事儿干听妻子唠叨。
四来,他愿意在外面跑,不愿意在家里待着。
可妻子根本不听他的这些想法,说他自私,跟他吵吵。
后来,他认识了离异的单亲妈妈小可。
小可三十八岁,离婚后,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
第一次搭他的车,就是她女儿发高烧生病的时候。
袁先生见她一个人抱着孩子不容易,就帮着给她挂了个号,等到孩子检查过后才离开。
小可出于感谢就留了他的联系方式,后来联系得多了,两个人就熟悉了。
再后来,两个人就突破了那道底线,成了彼此生活中见不得光的那个人。
小可的出现,让袁先生感觉到了自己被需要,让自己找到了尊重和理解,找到了存在这个世间的意义。
3亲生父亲离家三十年音信全无,如今年老无依,回来找你赡养你会怎么办?这是我的一位忠实读者遇到的难题。
这位读者姓段,今年31岁,已婚已育有个刚满两岁的儿子。
在他上高二那年,养父因病去世,而养母只是一个老实巴交,且没什么主见的家庭妇女,面对着养父患病留下的债务,年仅十七岁的他勇敢的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
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他办完了养父的丧事,然后跟着一个本家的叔叔出去打工。
从17岁到25岁,他吃了很多年轻人没有吃过的苦,受过很多年轻人没有受过的罪,但总算是把养父治病欠下的那些钱给还清了。
还清欠债之后,他开始思考今后的路。
他深知打工不能打一辈子,尤其是像他这种没有学历和文凭的人,靠出苦力会让今后的路越走越窄。
26岁那年,他考取了塔吊证,成了一名持证上岗的塔吊工人,开始辗转于林边的各个建筑工地。
因为勤奋刻苦,人又会来事儿,工地上那些大叔们都很喜欢他,其中一个大叔还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他。
后来,他成了大叔的女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段先生说,他的生活没有逆袭,没有暴富,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
塔吊工的工资不错,而他也靠着这些工资经营起了一个小家庭,倘若没有那个突然出现的亲生父亲,他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还算不错。
段先生一直都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养父母也从未回避过这件事,但他们都不介意。
因为养父母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疼,而他也觉得养父母就是他真正的父母。
至于他的亲生父亲,在他找来之前,他从未见过他,更别提什么父子亲情了。
养父母曾跟他说过,说他是被老村长在村口的垃圾堆里捡到的。
长大后,他去跟老村长核实过这件事,证实养父母所说的都是真的。
他的亲生父母跟养父母是一个村儿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出了意外,他刚落地,母亲就走了。
父亲嫌他累赘,勉强养了几个月就把他丢在了村口的垃圾堆里让他自生自灭。
老村长在捡到他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他送回了家,可他的爷爷奶奶推说年纪大了不要他,而他的亲生父亲则嚷嚷着谁捡的谁养,还说有他这个拖油瓶跟着,自己不好再娶。
老村长没办法,只能跟他的爷爷奶奶,以及亲生父亲立了字据,将嗷嗷待哺的他送给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的养父养母抚养。
虽说在一个村儿里住着,可他的爷爷奶奶从未上门看过他,哪怕在村里碰到,他们也是扭头就走,生怕被他纠缠上。
而他的亲生父亲更是在遗弃他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爷爷奶奶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
亲生父亲则一直没有回过村子,听村里人说,他在外面又有了个家,且还为那个女人盖了新房,打工挣钱供女人的一双儿女读书上学。
因为没有感情,他也没往心里去。
偶尔听别人说起自己的身世,说起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也没有多大的感触,更多的时候像是在听别人的故事。
本以为这辈子他都不会跟自己的亲生父亲有所牵连,却没想到刚到而立之年,他那个消失了三十年的亲生父亲却突然找到了他,以自己没有地方可去为由,要求段先生对他履行赡养义务。
段先生直接拒绝了,别说是给他养老,就连见他一面,段先生都觉得尴尬。
可亲生父亲不依不饶,甚至找了媒体前来说和。
那些所谓的调解人员,压根儿就不考虑事情的原委,以一句“他怎么说也是你的亲生父亲,没有他哪里来的你?不管他过去犯了多大的错,他回来了,他愿意跟你生活在一起了,作为他的亲生儿子,你就应该原谅他,接受他。
”段先生气得跳脚,连声问那些调解人员凭什么!如果不是老村长把他从垃圾堆上捡了回来,如果不是养父母把他抚养长大,这个世上有没有他还是一回事儿。
当年他狠心抛下他,并且三十年里对他不闻不问,没有尽过丝毫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三十年后,他又凭什么来找自己,要求自己履行赡养义务。
没有抚养,何来赡养!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段先生说,他不觉得自己拒绝赡养亲生父亲有什么错,唯一让他觉得难受的是,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这个突然出现的亲生父亲给打乱了。
对方不是缠着他,就是去找他的养母,甚至是岳父母,把整个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妻子因为害怕,只能带着年幼的孩子借住在亲戚家里。
怎么协商,难不成非要他接受对方的赡养条件?他不甘心,更不乐意。
4五十六岁的孙先生跟妻子严女士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说实话,这结婚的时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感情,只是因为年纪到了,觉得应该结婚了。
婚后,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为了把共同的孩子抚养成人,两个人也是齐心协力。
在孩子们还没成年的那些年,日子倒也过得去。
可随着两个孩子相继成家,夫妻两个就像是没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相处了。
平时除了吃饭,他们都是各做各的事情,到了晚上,更是谁也不搭理谁。
孙先生很想跟自己的妻子沟通一下,看看两个人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可对着妻子那张脸,又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起头,不知道这话该怎么说合适。
越不说话就越没有话说,感觉在家待着憋屈的孙先生把精力和目光放在了外面,放在了社区生活里。
他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还参加了一个业余模特队,进而结识了丧偶多年的,比自己小两岁的林女士。
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也有很多话题可以聊,这样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一起。
孙先生说他没有想过离婚,年纪大了,也丢不起那个人。
林女士呢,也没想过跟他在一起组建家庭,两个人都觉得现在的这个关系挺好的。
他们虽然突破了道德底线,,他觉得自己不算是真正的出轨,而是找到了跟自己契合的人生伴侣,红颜知己。
虽然他跟妻子没什么感情,但妻子也没有什么大错,只要妻子没发现他跟林女士的事情,或者发现了不哭不闹不找事儿,他都不会主动解除婚姻。
即便将来离婚了,他也不会跟林女士走到一起,而是会选择一个人生活。
除了惧怕二婚的繁杂之外,也是因为他知道,只要两个人结了婚,变成了真正的一家人,这个关系就会变质,就会影响到之前的感情。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