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你拼命的样子虽然很狼狈,但你坚持不懈的样子真的很美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题记

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每字每句都富含人生哲理,对提高人类的修养,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后人修身养性必读的经典之一。

今天要分享的是《论语·子罕篇》第十九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

《尚书·旅獒》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小节不慎重就会导致大德受连累,就像堆积久仞高的山,差一筐土也不能大功告成。

孟子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这句话说的是做事情好比挖井,即使挖得很深,没见到泉水就抛弃,仍是一口废井。

中道而止,前功尽弃;自强不息,积久功成。是止是进,决定权在个人自己,进而言之,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上。

在物质发达的当今社会,每天面临的诱惑很多,有的人说选择比努力重要,这未免有些牵强,只选择而不坚持,终不能成事。在奋斗的路上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都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有的人因为自满觉得所获已经足够了,便放弃了继续努力,有的人起点很低,基础很差,但是坚持不放弃就会有所成就。

就像司马光,他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水滴能穿石,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就坚持下去吧,每天努力一点点,终究能获得成功。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能闻得梅花香,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也许离成功只差一步了呢。

无论对待学习还是事业,或者某一件事,持之以恒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拼命的样子很狼狈,让人心疼,但是你坚持不懈的样子真的很美,因为当你不言弃的时候,生命才真正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