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寓贤到庶祖母 -潮汕民间月容夫人的独特人文形象

揭阳黄岐山侣云寺月容夫人殿。

普宁流沙和美邻村老寨内的继述堂。

“寓贤”,即曾寓居本地并产生积极人文影响的历代外地贤达。男性出仕者或称“寓公”,如宋末莅潮的右丞相文天祥;女性则称“女寓贤”,如宋末自闽入潮护跸而阵亡于饶平百丈埔的许夫人。庶祖母,是嫡系裔孙对祖父侍妾的称谓。在潮汕地区,广为人知的明季揭阳县令冯元飚的侍妾月容夫人,因常协助夫主破案断狱被称为“扬州才女”,堪称明代女寓贤。在清代,她又被普宁和美邻村冯族祠祀为庶祖母,这是明清以来潮汕地区一种独特的人文现象。

独特身份一

明末潮汕女寓贤

月容夫人,黄姓,扬州人氏,是明代天启六年(1622)至崇祯三年(1630)揭阳县令冯元飚(浙江慈溪人,天启二年进士)的侍妾,十四岁时随冯元飚莅揭,冯令“敏悟聪记”,勤政爱民,月容夫人常助夫断狱,破了许多悬疑案件。冯令宰揭期间“案无留牍”,深得民心,被当地百姓称为“青天”。又倡修进贤门城池、涵元塔,御海寇、抗干旱,身先士卒,留下了不少勤政爱民故事传说,有“东南健令”美誉。月容夫人秀外慧中,是冯令的内贤助,崇祯二年(1629)不幸遭冯令大妇苏氏妒害,年仅18岁,潮汕地区历来称其为“扬州才女”,民间尊称为“月容夫人”。月容夫人为冯元飚侍妾,按封建礼制,“夫人”是用于对一定品衔官员正妻的称谓,侍妾则可称“如夫人”。如《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如夫人”原意为“同于夫人”,后用以称谓侍妾。民间以“夫人”称谓黄月容,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尊崇和敬仰。在潮汕地区,“月容夫人”这一名字广为人知,她不但是“扬州才女”,她的美貌和悲情的命运,在潮汕大地也广为流传,明末以来历代士绅多为她“十八芳龄伤命薄,几多名士叹奇才”,诗文咏赞不绝,有文字记载的达300多篇。在当代,其故事传说已被搬演成潮剧《剪月容》,家喻户晓。在榕城地区,人们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前往黄岐山祭拜月容夫人已成为揭阳的本土信俗。“月容夫人”这一称谓已经演绎成为潮汕地区一个独特的人文符号。

明末揭阳县令冯元飚离揭赴京履新时年约30岁,与正妻苏氏举育的儿女尚小,月容夫人则未育,其时未见冯令有裔孙落籍潮州府的记载。所以,截至冯令裔孙清代迁创普宁和美邻村为止,月容夫人以揭阳名宦冯令家眷及其“扬州才女”身份当属“外地人”,她寓居揭阳并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人文影响,足以与宋末自闽入潮护跸阵亡于百丈埔的许夫人、明末寓居潮州府城矢志明室的周王姑一样,同列为古代潮汕地区少见的女寓贤。

独特身份二

清普宁和美邻冯族庶祖母

月容夫人遭妒罹难后,冯元飚悲痛欲绝,为她卜地黄岐山南麓立墓作为安息之地,并于山南坡竺冈岩右侧建造侣云庵(今名“侣云寺”,二进式,右廊殿专祀月容夫人,冯令纪念月容夫人《钟铭》有:“葬于黄岐,竺岗之麓。有庵一楹,题以侣云。”)奉祀,铸钟、赋铭以示长久纪念,这在潮汕地区是广为人知的。在今普宁地区还有一处祠祭月容夫人的家族建筑——冯氏祖祠(继述堂),则并不广为人知。据调查,明末揭阳县令冯元飚有一支裔孙清代中期在普宁和美邻村立籍,后建有冯氏祖祠,祀冯元飚为“祖公”、黄月容为二夫人“祖妈”(未祀冯令正妻大夫人苏氏)。冯氏祖祠位于今普宁市流沙南街道和美邻村老寨内,建造时间未考(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形制为面阔三间的两进式格局,坐西向东,祠堂匾额为“冯氏祖祠”,堂号“继述堂”,后厅墙上悬挂高约1.0米、宽约0.8米的月容夫人画像一幅(其上题“黄月容夫人遗像”并载录《侣云庵记》全文)。据其族老介绍,祖祠的建造时间约在清代乾隆年间,相传历来只祭祀冯族的“祖公”冯元飚和“祖妈”二夫人黄月容。更为独特的是,每年的祠祭日并不是常制的春秋节庆或某位男性祖先的忌辰,而是农历三月廿七日,即月容夫人的忌辰(此日期见载于侣云寺中明邑令冯元飚手书的“皇明 奉佛信女扬州黄氏夫人之位”即月容夫人神主上),且祠祭日的前一天,冯氏族老需带领一队族人前往黄岐山南麓月容夫人墓祭扫并“赞香火”。冯氏祖祠这种祠祭现象的确很独特——祠祭的主要对象并非男性祖先,而是一位女性,并且是一位没有子息的女性庶祖(冯令《钟铭》中载:“扬州黄氏,名曰月容。度岭相随,四岁而殁。自生及死,方十八年。此十八年,如梦如影。无男可婚,无女可嫁。”)该祠堂可能是冯元飚裔孙的一支遵承祖嘱特地南下入潮立籍奉祀月容夫人而建的,如果一开始就采用这样专祀庶祖母的祠祭形式,则这座祠堂是一座婆祠(旧时专祀庶祖母的祠堂俗称“婆祠”。“庶祖母”,旧时泛称父祖的侍妾),惜乎没有相关族史资料等记载作佐证,但身为侍妾的月容夫人作为二夫人“祖妈”(庶祖母)在该祠堂享祀却是不争的事实。

明季揭阳县令冯元飚的德政与月容夫人的才貌兼美,相得益彰,月容夫人遇害后冯令对其高规格的“僭越式”祀葬,一方面掀起了历代士绅对月容夫人的咏赞之风,使一代女寓贤以凄美的“扬州才女”形象深深植播于潮汕民间,广为传扬,乃至发展成为揭阳地区本土信俗,成为潮汕地区一个独特的人文符号。另一方面,冯令对月容夫人的特别祀葬,对明末以后潮汕地区专门祠祭女性庶祖的婆祠的出现,起着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其后的1637年即有潮汕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婆祠——榕城西门“许氏庶祖祠”的建造)。清代中期以来普宁和美邻冯氏祖祠的祠祭也具有“婆祠”祠祭的某些色彩。这样考究起来,“扬州才女”月容夫人曾经寓居揭阳并卒于斯、葬于斯,是为潮汕地区明季女寓贤;而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普宁冯族祠祭月容夫人为二夫人“祖妈”(庶祖母),则亦可谓籍于斯、祀于斯,是为潮汕地区明末女寓贤和普宁和美邻冯族庶祖母。月容夫人在潮汕地区具有的这两个独特身份,是她的民间形象中两个重要的人文因子,是潮汕地区值得人们探究的独特历史人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