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姐这次搞砸了,搞得可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事业崩盘,还让整个网红界都感到了一阵冷风吹过。毕竟,这年头,靠剧本立人设的网红真不少,都是把“虚构现实”当成了摇钱树。东北雨姐的“农村人设”就是这么来的:租个场景,设计好“农活”,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靠着大家对“纯真农村生活”的向往,疯狂收割流量。直到,这个剧本被撕开了。

 

就这么一个曾经被无数人点赞追捧的网红,怎么突然人设崩塌,还能在央视“占”了20分钟的新闻时间?先别急,这事其实不复杂。最开始,大家都以为雨姐的视频是真实的:她干的都是接地气的农活,种地、喂猪、烧柴做饭,一副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但真相往往没那么“接地气”——人家是在租来的“农村场景”里表演。简而言之,她和“生活大爆炸”剧组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人家拍的是喜剧,她拍的是“生活剧”。

 

这下,网友炸了。真情实感的观众,看到的竟然是假的“田园牧歌”。那些每天跟着她过“农村瘾”的粉丝,一下子感觉自己被套路了。好比你交了个朋友,结果发现这人天天戴着假面具,久而久之,谁还愿意相信?于是,网上骂声一片:“这哪里是分享农村生活,分明是消费大家的情感!”“这种人设简直就是一场骗局!”连许多曾经力挺她的粉丝也纷纷“转黑”,这波操作可以说是反向“收割”了。

有意思的是,事情闹大了,连央视新闻都给了她20分钟的曝光时间。这种“待遇”,估计连一些真正的明星都得羡慕吧!当然,这不是啥好事儿。有人调侃说:“佩斯再也不用点火了”,言外之意是雨姐已经“火出天际”,不过是被自己的“丑闻”烧的。

 

其实,很多网红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为了吸引眼球,夸张、编故事成了常态。你以为短视频就是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醒醒吧!人家后面有整套运营团队,什么话题最能吸粉,什么桥段最能引共鸣,早就一清二楚。这就是“网红经济学”的精髓:流量就是金钱,搞流量就是搞钱。东北雨姐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聪明人”,只不过,她的聪明被戳破了,观众自然不买账了。

不过,说东北雨姐一刀切地骗了所有人,倒也不一定。毕竟,某些网友有点过于玻璃心了,网红视频本身不就带着“娱乐”的属性吗?谁会真的拿着手机,指望从几十秒的视频里看到百分百的真实?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表演,而在于这个表演是否在欺骗观众的信任。如果你是开着明晃晃的“演技大秀”,观众自觉是看戏,那大家该笑笑就笑笑,该点关注就点关注。可当大家以为你是“真性情”时,发现一切都是人设,这种失望是双倍的。

 

这事甚至波及到了那些曾经跟雨姐合作过的明星和网红。大家都在猜,这些人知不知道内情?到底是帮着她一块儿演戏,还是也跟咱普通人一样,被她“高超的演技”给骗了?有网友调侃道:“雨姐这演技,奥斯卡都得给她送奖杯啊!”

其实,东北雨姐的这场“翻车”,不仅让她自己掉进了坑里,也给其他网红敲响了警钟。靠剧本撑起来的人设,终究经不起风吹雨打。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越来越注重真实性,尤其是那些打着“真实生活”旗号的内容创作者。如果你靠的是一场“设局”,那么局破的那天,就是粉丝流失、人设崩塌的日子。

 

网红们,这时候估计得好好思考了:靠着编故事、假装过日子赚快钱,真的能长久吗?雨姐这出大戏,就是最好的警示。用心去分享真实的生活,或许难以迅速爆红,但至少不会因为一场曝光毁掉一切。毕竟,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太快了,真真假假一不留神就会全盘托出。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网红经济下,虚假人设大行其道,但观众的信任能被一次次消费吗?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