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三早上,小区门口有人愁眉苦脸,他骑的电动车是前一周买的,新规合规车,后座没有了。孩子学校离家近两公里,公交也不直达,家里又没车,这位家长只能走着把孩子送过去。这样的画面,在很多小区都能看到,新一版电动车国标今年九月实施以后,不少家庭的日常出行方式都被改变了,特别是那些需要靠电动车接送孩子的家庭,影响特别大。

 

这次新标准的出发点是规范市场,保障骑行安全。具体条款里对整车质量、速度、座位长度、车身用料等都做了限制。关于座位:鞍座最长不能超过35厘米。关于整车重量:使用铅酸电池的整车上限是63公斤,锂电池车控制在55公斤以内。车身中塑料件所占比例被限定为总质量的5.5%以下。这些限制直接提高了设计和制造门槛,为了满足新的要求,很多厂家开始大量采用铝镁合金、骨架式车身等更轻的材料与结构,结果就是新款车里越来越多直接省去了后座,成为主流设计。

没有后座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影响很大,离学校远、公交不方便、没车的家长本来就把电动车当成了接送孩子的工具。二胎家庭中特别是两个孩子体格偏大时35厘米的鞍座压根坐不下大人小孩两个人,后面即使政策放开了一些载人的限制但已经没有了后座的车子在带娃的实际场景里作用几乎为零。

 

速度限制也是个争议点,新规把最高行驶速度限定为25公里每小时,并且规定当速度超过这个限值的时候,电机就会自动切断动力。这种设计在平时普通路段短距离代步看来足够用了,但是遇上绿灯即将变成红灯想要快速通过或者爬坡时需要提速防止倒溜的情况突然断电就非常危险,有骑手反馈,在城区很多路口红绿灯很密集想借此机会快一点过马路,结果电动车刚到路中间就突然断了电,车子停在增加。

为了防止私自改装来突破限制,新的标准还要求车辆配备北斗定位和防篡改功能。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定位以及技术手段对速度和改装情况进行监测,厂商和监管机构把这些技术当成一种防止作弊的工具,但有些车主觉得这会破坏使用感受,担心定位会导致隐私泄露或者系统出问题而无法正常行驶。

网上对这事的讨论很火,不少家长还有骑手觉得“超过25公里就自动断电”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一条规定,认为这种硬性限制不符合现实情况下的路况变化,反而可能埋下隐患。支持者却说限速加技术监管能管住非法改装和超速驾驶的情况,在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实际效果怎样成了大家争论的关键点。

在标准交替期间,市面上还是可以购买到老款的标准的车子。许多人把旧标车的优点罗列出来:比如续航比较长、速度比较灵活,还有传统一点长一些鞍座、卖得也比较便宜等优点让没购电车家庭有了观望的心态,是不是趁着现在还能上旧标赶紧买一辆。多家知名品牌的公司发布了紧急公告提示车主们注意,在一定时间内尽快对旧标的车辆进行挂牌,如不能及时办理牌照可能会在未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况,包括不能上路行驶以及需要接受相应的处罚等等。而错失时限之后就有可能被禁止上路甚至面临罚扣的问题发生。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让大家不得不选择尽早入手享受新车的乐趣。

 

再说市场层面的变化,为了达到新规目的,厂商在材料和结构上做了很多改动。铝镁合金、骨架车身等,在轻量化与强度间找到平衡点,但成本工艺也会随之改变。取消后座省了重量用料,但这直接牺牲载人实用性,对于依靠电动车完成短途通勤及接送孩子任务的底层家庭而言影响巨大。电动车多年来都是许多家庭的主要出行方式,没有私家车人群的重要代步工具,对底层家庭和无车家庭来说,电动车不是可选的高档消费品,而是生活必需品。

从安全角度去监管出发点是好的,降低速限、控制重量、限制可疑材料的使用这些都可以减少一些事故风险和质量问题,在规则的具体细节以及执行方式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家庭用车承载着接送孩子、短途买菜、上下班等许多生活功能,如果设计得过于僵化而没有考虑到这些日常场景就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和生活上的麻烦。拿自动断电制度来说吧,在理论上可以让超速变得无效,但现实中城市道路上临时加速往往是避免危险的一种方法,把所有这种临时性加速度的行为一概禁止掉,那么在关键时刻骑手们或许就会缺少应对突发情况的空间。

 

政策实施与民生需求要平衡,监管部门、厂商和用户之间要有更多交流,监管方可以细化规则或者在某些情形下开放灵活处理方式以兼顾安全及使用便利性,厂商可以在合法范围内设计出既符合标准又适合实用的车型,比如保留一定的载物或载人方案,在防篡改系统上提供更稳定的服务以及明确的救援机制。从用户角度出发,家长和骑手也需要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家庭实际情况的车型。

现在旧标准车还有上牌的可能,适合着急买车又缺钱或者特别想要载人的家庭。新标准车是未来市场的方向,强调轻量化和安全监管,两者各有优势,选择要看个人需求和当地的政策执行情况,政策处于过渡期,还会有变化的空间,公共讨论不能停,要把那些直接跟生活相关的问题摆出来。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是更偏向于旧标准的灵活还是新标准严格的监管呢?你的生活因为新规发生改变了吗?把自己的故事和看法说出来吧!让别人看到不同的家庭在这场规则变化中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