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莲花车,半部操控史。

77年品牌底蕴,对操控与赛道基因的坚守,造就了如今的莲花跑车。

9月21日,上海西岸穹顶剧院北广场,莲花跑车以“注定热血”为主题,举办了EMEYA与ELETRE(参数丨图片)的新款车型发布会。

钦培吉,这位长期负责莲花中国业务的操盘手,如今已升任莲花科技营销中国及中东亚太区总裁,肩上的地图更大,打法也更长线。

今天的高端电动车市场,主打舒适堆料、智能拉满,成为多数品牌争取家庭用户的通用策略。当所有人都在想办法让电动车“更像家”,莲花却在试图让它“更像车”。

“如果不讲操控,吉利收购莲花的意义是什么?”

是的,在吉利多元的品牌矩阵中,莲花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它不再单纯是经典英伦跑车的象征,而是成为整个吉利研发体系里最具辨识度的技术背书。

这一年,从银河到极氪,吉利的高端车型发布会上频繁提及“莲花底盘调校”——这实则是一种产品哲学的输出。

底盘,从来都不是最容易营销的模块,它无法靠参数一眼打动用户,也不像算力那样容易“上数字”。但正因如此,它更考验体系沉淀。

莲花,就是那个能为吉利整个技术体系“注入驾控灵魂”的品牌。是它,让吉利拥有了说“我们也能做出操控最强的车”的底气。这或许也是为何,吉利汽车在销量上能做到势如破竹。

正如钦培吉所说,未来莲花还将不断为集团反哺底盘与操控能力,为整个“高性能车集群”提供技术共建能力。这意味着,莲花正在以一个“小众品牌”的身份,为“大集团”的价值锚定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此次EMEYA与ELETRE的焕新,并不只是产品层面的更新,而是一次覆盖产品、品牌与企业战略的系统进化。

对莲花而言,这是一次有准备的再出发。

拒绝妥协,操控至上

 

在“六边形战士”层出不穷的市场里,钦培吉选择让这个拥有77年历史的品牌,继续为“操控”这件事发声。

“莲花是一个专注于操控的品牌。”从空气动力学到轻量化设计,再到被誉为“行业标杆”的底盘调校,莲花的三大标签早已刻入骨血。

77年历史、7次F1世界冠军、数不清的工程授权与调校案例,也让莲花有底气坚守。

在新能源时代,这份技术积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在钦培吉看来,市场需求是多元的:大家庭模式下,有人喜欢冰箱彩电大沙发,而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向“小家庭模式”演进,细分化需求会越来越多。

“电车时代,底盘调校变得更加重要。”钦培吉坦言,这不只是产品价值的判断,更是他作为一个容易晕车的用户的切身体验。

底盘调校往往被视作“吃力不讨好”的投入。它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更难像大屏或冰箱那样直观吸引眼球。但莲花,把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到这门学问。

此次发布的新款EMEYA和ELETRE,就搭载了莲花最核心的“6D智能底盘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维度上,以2毫秒的频率进行动态调节,智能匹配路况与驾驶状态。它的目标很明确:不是模拟驾控感,而是用数字能力增强真实机械性能的表达。

钦培吉直言,莲花就是底盘调教之王。

在他看来,莲花的底盘调校从来不是“需要强调”的点,因为这本来就是这个品牌的基因所在。

世界上第一台电车的底子,就来自莲花:在新能源时代浪潮的变革下,莲花连接着从油车到电车时代的跨越。特斯拉开启全球纯电时代的里程碑之作,Roadster,就是基于莲花Elise的底盘开发而来。

底盘之于莲花,不是差异点,而是出发点。

“这不是一个短期能弯道超车的项目,也不是你堆几个高算力芯片就能补齐的。”

“今天的市场很浮躁,但莲花不愿意被裹挟。我们的存在意义,就是要告诉行业和用户,操控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一辆车最核心的灵魂。”钦培吉说到。

不追短期流量,建设品牌体系力

 

不妥协,也不追流量。

莲花的坚守,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品牌调性。它用实际成绩,证明了长期主义的价值。

2025年二季度,莲花在华交付量环比增长86%,收入环比增长35%。相较于2024年毛利率低点,上半年,莲花的毛利率显著回升,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数字背后,是钦培吉正为莲花打造全方位的体系能力。这些才是能决定品牌长期价值的底层资产。

“一款产品销量好不好靠什么?首先靠产品,其次靠品牌、销售渠道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莲花正在稳步拓展渠道,目前已覆盖36座城市,计划至2026年年中拓展至51城。

在品牌传播方面,莲花与手游《巅峰极速》的合作,不是简单的IP联合,而是借助虚拟赛道还原真实操控体验,最终以极低成本收获上亿流量。“莲花是有品牌高度的,短期内我们会不断开展品牌合作。”

与此同时,莲花把目光投向了驾控文化,构建“赛车金字塔”生态。

莲花搭建了从“青少年卡丁车计划”到“冠军之路赛照培训”,再到国家级“2025莲花杯单一品牌赛”的完整驾控生态。顶层赛事为车手提供职业通道,底层计划培育青少年驾驶文化。这些动作的价值,是为中国培育起真正的赛车文化,让“热血”代代相传。

“流量可以带来短期热度,但绝不会带来长期信任。”钦培吉说,“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十年、二十年后,别人提到操控车,首先想到莲花。”

“我们要做的,依然是把体系建立好。短期内,我会竭尽所能把转化率、经销商能力提上来,品牌上联合巅峰极速,中期还是需要产品加持,不断迭代更新。”

莲花是全球品牌,用“一国一策”替代标准输出

 

对莲花来说,出海更像是一场关于“重新被理解”的过程。在世界舞台上找回品牌的角色感,再将这份感知传回中国。

过去中国车企出海,习惯以平台和技术优势为先。但莲花选择的是另一种打法。

“我们不是文化征服者,而是文化融合者。”钦培吉强调。在迪拜和东京,他观察到当地的销售体系——节奏慢、流程重、服务标准高。这和中国电车行业常见的“卷效率”“卷成交”完全不同。

这些举措背后的出发点很明确:不是复制,而是适配,“一国一策”。

马来西亚、泰国的电动车政策友好,就优先推出纯电产品;日本市场偏爱赛车文化,对电车接受度低,就主推燃油版本。钦培吉说:“你不能指望同一个策略跑遍全世界,哪怕是右舵车和左舵车,客户期待的东西也完全不同。”

目前,渠道与品牌的“重新梳理” 是亚太区工作的重点。钦培吉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欧洲、中东、亚太地区经销商渠道的整顿,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对于经营目标,莲花的盈利模型设定得并不激进。“我们是轻资产模式,研发、制造都接入吉利体系。”这让莲花可以把更多资源放在中后台的品牌和渠道建设上,而不是被动追求销量曲线。

哪怕短期销量不高,但莲花坚持顶配用料、不做减配。“莲花在集团内盈亏平衡点并不高,我们可以承受慢一点。”

而依托吉利赋能和新产品的持续推出,钦培吉表示,莲花有机会在两三年或一两年内,达到盈亏平衡。

“热血,不只在赛道上,也在品牌认知里。”钦培吉说。

结语:市场越卷,莲花就越纯粹

 

回顾过去两年,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品牌传播,莲花都在做一件事:重新定义“热血”。

莲花跑车并没有盲目追逐流量与短期销量,而是坚持将赛道基因与技术底蕴融入新产品。

“谁想让消费者记住一切,谁就只能让人记住价格。”

的确,莲花不是一台满足所有人、所有场景的“工具车,而更像是一份成年人送给自己的奖赏——一台真正为自己而开的车。

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坚持品牌区隔,在成本压力下坚持底盘调校,在流量逻辑里坚持品牌长期认知的耕耘。

这可能就是莲花在电动时代最独特的品牌表达方式:热血不是喧哗,而是克制后的坚定。

正如钦培吉所说:“不讲操控,我们要莲花干什么?”这句反问背后,是莲花对品牌长期主义最朴素的信仰。

当大多数品牌仍在“高举高打”与“低价走量”之间左右摇摆,莲花选择走一条难而对的路。

在“内卷”的浪潮中,莲花像一个逆行者,为热爱慢下来,把固执的坚持变成清醒的答案。

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但它注定热血,也注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