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就聊天车的问题,然后他就开始和我倾诉,去年花费16万购置了一台油电混动车,且美其名说是既省油又省钱。
不过开了半年之后,每次加油节省下来的那点儿钱,简直不够塞牙缝的,甚至连4S店的保养费用都比普通燃油车高出一大截。
这个现象并不少见,最近半年,我在各大车友群里看到越来越多车主,吐槽油混车。

有的说保养费用,高得吓人;有的抱怨,动力不给力;更多的是,后悔当初,没直接上纯电或插混。
省油效果打了折扣
以市面上常见的某日系油电混动车为例,同一车型,其燃油版14万元便可购得,然而混动版需多花费2万元。
厂家称百公里能有效地节约1.6升油耗,这真叫人激动。
但倘若仔细算算账,结果或许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按照当下92号汽油每升6.8元来算,每公里仅能省下约0.15元的费用。

若一年行驶2万公里,全年节省的油费还不到3000元,这样一来,仅靠节省油费回本,竟然要8年之久!
开过油混的都知道,这玩意儿呀,就像个“四不像”。
电池容量小得,那可真是可怜,纯电模式呢,跑不了几公里,就得靠油机来续命啦。
但是呢油机又并非性能款,在高速超车的时候,总让人觉得,似乎欠了点儿劲呢。

前两天跑高速,我坐朋友的油混车。
80码超车时那种憋屈感,让我想起了十年前开1.6自然吸气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双动力"?简直是双短板才对。
保养维修伤不起
很多人买油混,(其一就是为了省钱,(然而维修保养的支出往往超出预期。电池组双电机系统,专用变速箱,这些复杂的部件,其维修成本比传统燃油车高出不少。
我那位朋友,上周去4S店做了一次小保养,光是换变速箱油,和发动机油,就花了2000多。
他无奈地笑着说:“早晓得这般费钱,还不如当初直接买插混车呢,至少还能享受到政策优惠。

所以啊与其说油混是"省油神器",不如说它更像是个"两头不靠"的尴尬产品。
省是确实能省那么点油钱,但算上购置成本和后期支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正策红利已成过去
记得去年和4S店销售聊天,他说现在卖油混车越来越难了,不是车不好,而是正策"翻车了。
以前买油混,好歹能“沾些”环保补贴的光,现在呢可好,啥优惠政策都“落不到身上”。
反观插混和纯电,不但能挂上那绿色的牌照,还能享受到购置税的减免,这一对比,差距立刻便显现出来啦。

就拿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能不能上绿牌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顺利进京、能不能不限行。
油混车再省油,也比不过政策红利带来的实际便利。
新能源车才是真香
最近一年,我测评了不少纯电和插混车型,不得不说,这些车是真的香。
先说纯电动车,现在主流车型的续航都在600公里以上高端车型,甚至能到800公里。
配上800V快充技术,充个10分钟,就能续航300公里,相较于加油来说,都不会耽误事。

更让我惊喜的是插混车,比如说比亚迪的DM-i、长城的DHT以及吉利的雷神技术,它们在纯电模式下都能够行驶100-200公里。
在市区代步时,基本上不需要加油,而在长途行驶时,还能够依靠油机来支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所应具备的模样。
作为一个跑了十几年车评的老司机,我建议正在看油混车的朋友先缓一缓。
如果你的预算,在20万以内,那就直接上插混,这肯定准没错。既能够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又无需担心充电所产生的焦虑。
倘若预算,再稍微高一些,干脆就选择纯电,这种体验,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

现在的汽车市场,就像十年前的手机市场。油混车就像当年的塞班系统,看着还能用,但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既然如此,何必非要把钱花在一个即将被淘汰的过渡产品上呢?
要我说选车就要选最适合的,而不是看着省钱实际上最费钱的。毕竟买车是一次性投入,但用车可是天天都要面对的事。
做个精明的消费者,这钱必须得花在刀刃上!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