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皆学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处处留心还可以皆心理学。”
昨晚,公司聚餐,席间有女同事站起来,对另外一位女同事说:“走,上厕所去”。
这位被叫的女同事随即起身,俩人一起往厕所走去。
看到这个现象,有位男同事发问:“为啥女人总是喜欢一起去上厕所?”

这背后的原因男人根本想象不到,而女人则可能压根就没想那么多。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女人总是喜欢一起去上厕所的背后,至少蕴含了三点心理学知识。
一、性别认知发展理论
女人喜欢一起去上厕所,是女性潜移默化地在做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你的意思是说,女人天生就喜欢一起去上厕所?”
不是说,女人天生就喜欢一起去上厕所,而是女人一起去上厕所这一行为,符合女性性别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其提出的“性别认知发展理论”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
儿童在3岁到5岁时,会逐步形成性别认同,并主动寻求与自身性别相符的行为模式。

然而,女性受到传统性别分工的影响,常常被鼓励参与群体活动。一起上厕所这样的行为,也是一种群体活动。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女人喜欢一起去上厕所,是女性潜移默化地在做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
二、社会认同理论
女人喜欢一起去上厕所,是在说:“我俩是一伙的。”
然而,“我俩是一伙的”这背后则是由心理学上的“社会认同理论”在做支撑。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亨利·塔菲尔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约翰·特纳共同提出。
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来说,人们常常通过将自己归类到某个群体,来获得归属感。

当一名女性对另外一名女性发出一起去上厕所这样的行动号召时,另外一名女性积极响应,这俩人就是在做群体归类。
通过这种群体归类,以此来获得一种属于俩人的归属感。
所以,我们说女人喜欢一起去上厕所的背后,是一种社会认同的心理学理论在发挥作用。
三、社会比较理论
女人一起去上厕所,顺便聊点小八卦,以此来评估自己是否需要调整某种行为策略。
这背后所体现的是社会比较理论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4年所提出来的。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当个体缺乏客观标准时,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身的能力、观点或社会地位,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满足自我评价的需求。
当女人约上自己的同伴一起去上厕所时,俩人聊起某人某事,在这种小八卦中,彼此会结合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某种行为。

比如说:两位一起去上厕所的宝妈,俩人聊起关于孩子的事,其中一名宝妈谈到某某家的孩子,报了个钢琴兴趣班。
这时候,另外一位宝妈,可能会想到自家孩子,也是个女孩,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去报个什么兴趣班。
所以你看,女人一起去上厕所,顺便聊点小八卦。
从八卦信息中,来决定是否要调整自身的某种行为,这本身所体现的是社会比较理论方面的心理学知识。
这时候有人就要说了:“就一个简单的‘女人喜欢一起去上厕所’的事,有必要这样深入剖析吗?”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处处留心皆心理学”来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