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方腊起义,从起义开始方腊就无往不胜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但是方腊的覆灭也非常快,北宋虽然孱弱但以整个国家的力量打击农民起义还是比较容易的,宋朝主力部队一到方腊立即一败涂地,最后方腊还被生擒了,至于是谁生擒的方腊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武松单臂擒方腊,另一个是韩世忠生擒方腊,还有一说是鲁智深生擒方腊。
武松单臂擒方腊一说是来自电视剧中的改编大概是为了丰富剧情,《水浒传》原著里生擒方腊的是鲁智深,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有武松这个人,并且也是一位好汉,历史上武松原本是街头卖艺的,后来受到知府赏识被提拔做了提辖,后来知府被调走,新上任的知府是大奸臣蔡京的儿子,也是无恶不作,百姓们民不聊生,武松对此人恨之入骨,于是武松身上藏着把刀准备找个机会杀了新来的知府,结果蔡京的儿子被武松一刀给捅死在地,武松准备跑路,但是双拳难敌四手被官兵抓获,最后惨死在监狱里,这是史书上的记载。
鲁智深是水浒中的虚构人物,其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原型其实是一位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后周太祖郭威,置于有人说六和寺有鲁智深留下来的禅杖,据考证禅杖应该是清代的,因为中国的铁矿多在边境地区,比如黑龙江,新疆,海南,再加上五代时期的大乱,兵器制造技术大部分失传滞后,再加上连年战乱销毁兵器,是不可能留下来的,就连宋军最宝贝的神臂弓也没能流传下来。所以这2位都不是生擒方腊的英雄!
那最后一位人选就是韩世忠了,其实根据历史上的史书的记载,历史上还真有水泊梁山和南方的方腊起义军,水泊梁山在山东这一小块地活动,而方腊则是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四个省的农民政权,这是一个可以和北宋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方腊的起义军比宋江的大多,但是有一件事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编造的,那就是宋江和他的水泊梁山根本没有和南方的方腊有任何的瓜葛,这就更不用说,我们一直尊敬的英雄武松失去一条手臂去抓住方腊了。
这都是作者虚构的。其实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感到惊讶的,那就是宋江的水泊梁山政权和南方的方腊政权是在同一天覆灭的,这也就让作者施耐庵有个根据去写他的水浒传了。说了这么多,肯定有读者想知道了,不是武松抓住的方腊,那么谁才是那个真正抓住方腊的人。
那个人我们很熟悉,那就是和岳飞齐名的一位抗金名将,韩世忠。虽然说北宋政府昏庸无能,北宋的军队早就腐烂不堪了,农民起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北宋的政府军给打跑,可是那只是一些州府的军队,那些农民起义军如果碰到了真正的禁军,很快就会被打败,宋江和方腊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韩世忠为什么可以把方腊这样的起义军给打败,而其他的将领要不是不敢出战,要么就是被方腊给打败?主要还是因为韩世忠的雄才大略,韩世忠在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孩子王,同龄孩子不敢做的,韩世忠都敢做。韩世忠在攻打方腊的时候还不是一个有名的将领,他只是当时的一个大将,王渊的偏将,什么叫偏将呢?也就是将军的副手,一个跑腿的罢了。
但是这个王渊却没有韩世忠那样的将才,王渊做事优柔寡断的,还前怕狼后怕虎的。当时方腊的起义军来攻打韩世忠他们的北宋政府军,当时政府军有一万多人,而方腊只有两千人马,就这样的兵力悬殊,作为将领的王渊却不敢迎战,导致了自己的部队被不断的蚕食。
这个时候韩世忠就站了出来,追着方腊的起义军就打,一直把方腊的起义军打的七零八落,韩世忠才停手。直到最后生擒方腊的人,也是韩世忠本人,并不是我们小说水浒传中看到的行者武松,也不是鲁智深而是韩世忠,韩世忠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方腊,这个起义军的头领给抓住了。韩世忠带着方腊回来时遇到了大将辛兴宗,这位大将军看到韩世忠带着方腊来了,心想抢功劳的时候到了,立即派人带走方腊,上报朝廷时成辛兴宗擒的方腊,自然朝廷赏赐也成了辛兴宗的。
韩世忠虽然被抢了功劳,但是幸运的是在征讨方腊胜利之后的庆功酒宴上,闷闷不乐的韩世忠结识了前来敬酒的军妓梁红玉,梁红玉听说了韩世忠的事迹以后对韩世忠是满怀敬佩。后来两人日久生情,终成眷属,也算是抱得美人归了。
,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