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项立刚“做早饭时想”出的一篇小作文,觉得十分好笑。这篇小作文充分反映出项立刚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想支持伪史论以秀爱国,又碍于事实不可逾越而不得不强词夺理,来一通胡扯。
项立刚曾说不会走大司马的网红路线,但他其实一直就是在复制大司马。比如这篇小作文的开头就胡扯,说关于伪史论的争论是立场之争,这不就是扯上爱国吗?这不就是典型的大司马路线吗?
关于伪史论的争论是立场之争吗?当然不是。这是关于真假的争论,是关于对错的争论。如果是立场之争,人民日报就不会否认英语来自于中国,解放军报、中科院就不会辟谣美国登月是假的。

项立刚首先承认近代很多科技产品来自于西方,并且说“至少近200年,西方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支持伪史论。这说明,项立刚知道自己无法逾越这一障碍。
通过迂回,项立刚顺利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没有西方科技输入,中国的科技水平也不会停留在过去,从中国近几十年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证明,“我们只是被战乱打断了文明进程罢了”。
项立刚后面还说,只要中国稳定下来,“中华文明就会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总结他的意思,就是只要中国稳定,没有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也照样能取得类似于今乃至比今更强的科技水平。

然而,这纯属扯淡!难道明朝不够稳定吗?难道清朝不够稳定吗?当西方开启工业革命进入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期的时候,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的稳定状态下为什么没能“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
因为地大物博可以满足统治者的享受,体量庞大可以保证稳定统治,所以统治者不思进取,甚至采取愚民政策,只要外部没有致命威胁,就能一直保持下去,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逻辑。
所以毫无疑问,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西方列强,或者说没有亚欧之间的打通,还保持着中国独大于周边的状态,大清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不过是又一个封建王朝,重复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

上面是项立刚的第二处错误,项立刚的第三个错误在于,用紫禁城和大运河来证明中国在“基础科技”上达到一定高度。这实在可笑,项立刚胆子还是不够大啊,既然如此说,完全可以提前到隋朝嘛。
隋朝时,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奠定了长安城的基础。难道项立刚不认为长安城也很了不起吗?关键是,从建筑技术里能够诞生工业革命吗?能够诞生现代科技吗?显然不能。
至于挖一条人工河,那就更扯不上什么高科技了,在中国古代开凿大运河,无非就是拼着人多而已,有什么“神器”吗?这能诞生什么“神器”吗?而且中国从隋朝就开凿大运河,大禹治水更早呢!

项立刚的第四处错误是,居然扯上了铁锅的发明,尤其是扯上了香料、茶叶,这与科技有个毛关系啊?这不是黔驴技穷的表现吗?实在没的说了,恐怕能把凌迟三千刀说成是中国的生理解剖吧?
而且我很奇怪,中国居然是到了明代才发明铁锅,普通人家才“开始学会炒菜”,才“吃上了熟食”,原来明代以前中国的老百姓连菜都不会炒,都一直吃生的。不得不说,项立刚真是个人才。
项立刚还说,铁锅与风箱、灶相连,“人类对于燃烧效率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这话说得牛逼,好像铜锅不能与风箱、灶相连似的。不知道项立刚认识“橐龠”这两个字吗?读过《道德经》吗?
据我所知,原始人就开始吃熟食了。据我所知,妇好墓里出土了很多炊具。据我所知,北魏《齐民要术》里就记录如何炒鸡蛋。据我所知,唐代就出现铁锅,北宋时中国就已经普遍使用铁锅了。

项立刚的第五个错误,是绝口不提中国科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把中国近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孤立于世界文明交流之外,割裂了与西方科技发展的关系,好像中国是从0到100的。真难为他了。
可事实是,中国近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大部分都是在西方基础上,实现从1到100,然后才在某些方面实现了从0到1。所谓“没有西方,中华文明一样会进入现代文明”不过是无法验证的假设。
最后一句话,对于项立刚来说,不仅暴露了他支持伪史论的原形,而且说实话,对于他天天喊着观察通讯业几十年来说,实在是掉价。亚里士多德就是“永乐大典”,项立刚就是大司马第二。
还没有内容